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_h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新近开展的微创术式,即将骨水泥注入损伤病椎以减轻疼痛和增加骨的坚硬度。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用于治疗脊柱血管瘤,但引进这种技术之后的这些年,其适应症已扩展到脊柱转移瘤、骨髓瘤和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脊柱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   对21例患者共23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15例,椎体转移瘤2例,血管瘤4例。X线机监视下进行。 根据Huskisson目测疼痛评分法(VAS)评定,并经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P<0.05)。随访6~12个月无复发,PVP术后无一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表明了PVP安全可行,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熟练地掌握穿刺方法是PVP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要指导学习通读课文,指导学生带着提示和问题有目的地读,进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深入 反复 指导 语感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大多数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重视启发,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读得多,把课文内容读得懂了
现实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明显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应试教育的痕迹,大多是“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的教学。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以“问题驱动”为基本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灵活思维为切入口,将老师的讲授任务转化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我感知,领悟的内动力,唤醒自主学习需求的欲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精辟的观点“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看来,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