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化学合成农药因其灭虫效率高、价格低廉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等。而来源于自然环境中、以天然产物为主的新型农药具有杀虫效果好、易于降解、选择性好以及鲜见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研发新型绿色农药的关注点。本课题研究出发点是:选取源自青岛海域粗枝软骨藻的一株较高活性菌株CCH-2(Aspergillus wentii)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与活性筛选,为研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选取4种不同的培养基对4株菌株进行优化发酵培养,从生产力、代谢产物的丰富程度及抑菌活性三个方面进行菌株筛选:首先从生产力角度,RICE培养基的发酵产物量最大,效果最好,PDB培养基的产物量也较大,有利于后续深入研究;从TLC板中展示的代谢物丰富度可以看出,RICE培养基中菌株CCH-2的产物最丰富,有较丰富的荧光点与显色斑点,其他菌株不如CCH-2明显;就抗菌活性而言,菌株CCH-2在2w时对BS的抑菌圈最大(直径22mm),接近阳性对照(抑菌圈直径为24mm),活性较强,菌株H-01在4w对SA的抑制作用也很明显(抑菌圈直径19mm)。综上所述筛选结果,选取活性强、生长力旺盛的菌株CCH-2作为继续深入研究的实验菌株。根据优化培养结果,使用RICE培养基对CCH-2菌株进行规模发酵,对代谢产物进行VLC梯度洗脱,然后将不同极性组分的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发现Fr7-Fr15组分活性较强,组分Fr13对XC的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达到25mm。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反相柱等各种柱分离方法分离与纯化各组分,得到近20个单体化合物。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发现:WT-7对指示菌的抑制表现的最明显,对SA、BS、EC的抑菌圈直径都达到了15mm以上;WT-10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BT的抑菌圈直径为15mm;WT-11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并且抑制较明显,其中对BS抑菌圈直径为15mm。总之,本文系统地通过对从海洋粗枝软骨藻分离出的菌株CCH-2研究,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环保新型农药地研发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