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华,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深受皇帝倚重,并得众多士人尊敬,可谓是西晋文坛的执牛耳者,更是魏晋诗风转关的关键人物。但是,长期以来,在诗歌方面人们多以钟嵘之说为定论,对张华贬多誉少,而对于其他文体如赋、文以及《博物志》等又是给与了与其成就并不相称的少之又少的关注,这其实并不公平。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华为人和文学两大板块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深入而有选择性的研究,从而由点到面地还原出一个历史真实的张华。全文分序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序论从整体简单评说张华及对其研究状况,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和研究方法。序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张华为人做整体的寻绎性研究,这是此篇论文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对张华儒、侠、道三者兼具但以儒者为其生命主旋律的人格特征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把握,才有后面对其文学做客观而深入解读的可能。本于此点,故把对张华为人的探讨置于全文之序论部分,以明其重要之义。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张华的文学观和文人集团考论。此章分析了张华的“重情尚采,先情后辞”、“尽而有余,意贵含蓄”和“文忌繁芜,词尚清省”的文学观,考证了张华周围的文学集团,至于张华对此文人集团的影响,则是从其对陆氏兄弟和左思在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的影响切入,由一点而窥其整体。第二章,关于张华诗歌评价的几点商榷。因对张华诗歌的研究已有很多,所以此章用两节篇幅选取新的角度,对《诗品》中张华品第一节,进行了考证和钟嵘原意的探寻,惟有先破,方能后立,对跟随张华一千多年几成定评的《诗品》品评进行全新解读,对于张华诗歌研究至关重要。二节则是通过对张华和曹植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张华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章,赋体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张华之赋。从张华赋内容和写作两个方面分析其在赋史演变中的独有特色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各体兼备的张华之文。张华之文历来被人忽视,此章则着重于对张华散文做文体和文学性的分析,第一节,概括其文体分布,第二节,选取重要作品以显示其并非乏善可陈的文学色彩。第五章,艺术上沾溉后世小说的《博物志》。鉴于对《博物志》在文献学的领域已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此章就把着眼点放在了对《博物志》相对于后世小说所独具的开创性手法及其意义和影响的探讨上。结语:对张华研究做一整体而系统的总结。成就固然重要,缺陷亦不可不提,但总体上来讲张华在文学创作上自觉继承建安以来新的创作倾向并进一步发展,注重文学的审美特质,维护了文学自觉的成果,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领袖群彦的力量开启了西晋一代诗风,促进了太康文学的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坐标”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