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论稿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华,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深受皇帝倚重,并得众多士人尊敬,可谓是西晋文坛的执牛耳者,更是魏晋诗风转关的关键人物。但是,长期以来,在诗歌方面人们多以钟嵘之说为定论,对张华贬多誉少,而对于其他文体如赋、文以及《博物志》等又是给与了与其成就并不相称的少之又少的关注,这其实并不公平。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华为人和文学两大板块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深入而有选择性的研究,从而由点到面地还原出一个历史真实的张华。全文分序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序论从整体简单评说张华及对其研究状况,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和研究方法。序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张华为人做整体的寻绎性研究,这是此篇论文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对张华儒、侠、道三者兼具但以儒者为其生命主旋律的人格特征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把握,才有后面对其文学做客观而深入解读的可能。本于此点,故把对张华为人的探讨置于全文之序论部分,以明其重要之义。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张华的文学观和文人集团考论。此章分析了张华的“重情尚采,先情后辞”、“尽而有余,意贵含蓄”和“文忌繁芜,词尚清省”的文学观,考证了张华周围的文学集团,至于张华对此文人集团的影响,则是从其对陆氏兄弟和左思在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的影响切入,由一点而窥其整体。第二章,关于张华诗歌评价的几点商榷。因对张华诗歌的研究已有很多,所以此章用两节篇幅选取新的角度,对《诗品》中张华品第一节,进行了考证和钟嵘原意的探寻,惟有先破,方能后立,对跟随张华一千多年几成定评的《诗品》品评进行全新解读,对于张华诗歌研究至关重要。二节则是通过对张华和曹植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张华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章,赋体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张华之赋。从张华赋内容和写作两个方面分析其在赋史演变中的独有特色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各体兼备的张华之文。张华之文历来被人忽视,此章则着重于对张华散文做文体和文学性的分析,第一节,概括其文体分布,第二节,选取重要作品以显示其并非乏善可陈的文学色彩。第五章,艺术上沾溉后世小说的《博物志》。鉴于对《博物志》在文献学的领域已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此章就把着眼点放在了对《博物志》相对于后世小说所独具的开创性手法及其意义和影响的探讨上。结语:对张华研究做一整体而系统的总结。成就固然重要,缺陷亦不可不提,但总体上来讲张华在文学创作上自觉继承建安以来新的创作倾向并进一步发展,注重文学的审美特质,维护了文学自觉的成果,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领袖群彦的力量开启了西晋一代诗风,促进了太康文学的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坐标”型人物。
其他文献
《礼拜六》是创办于民国初期的一份通俗文学杂志。杂志从1914年至1923年,先后经历了创刊、停刊、复刊、终刊,前后共出刊200期,刊载的文本题材广泛、文类丰富,是民国初期一份
本文介绍了矿热炉的工作原理以及无功补偿三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低压并联电容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以某电石厂的一台矿热炉为例说明低压无功补偿在电热炉生产中需
《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学者赵殿成给王维诗文集所作的笺注本。本文试全面考察总结《笺注》中诗歌注释的内容、体例、方法等,概括出赵殿成诗歌注释的特点和规律,为建立适应时
《孔子家语》简称《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的著作,共四十四篇,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后因王肃注释之功,流传至今。但在疑古大潮中,《家语》被视为伪书,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点所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也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规划产生关键性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模块,也是对资金管理与使用
玛拉沁夫是草原的儿子,草原的乳汁哺育他成长,草原的篝火照亮他的眼睛,使他熟悉了草原的心灵和风采,草原始终是他创作的支柱,是他生命中的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因而,描写草
手术室是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大户,只要有手术就会产生废物。手术室医疗废物的集中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和病院微生物的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降低医院发生
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寒亭区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耕地土壤养分、质量及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耕地退化的
着眼于职业倦怠这一普遍现象,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校内环境因素、校外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剖析了造成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可参考的缓解教师职
<正>由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在妊娠后期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