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问题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与关注,特别是2012年的“黄金大米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担忧。这种主观的风险担忧往往会扭曲食品的客观风险倾向,强化公众对风险或风险事件的反应,而被放大的风险又会导致公众行为上的反应,进而影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行为。因此,调查了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状况,探究影响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对了解风险争论产生的原因、构建风险沟通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风险社会理论、风险文化理论和风险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武汉市公众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卷入水平和风险认知等,系统地描述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公众认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的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影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武汉市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并不是特别大;(2)公众认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可划分为人体健康风险、环境安全风险、社会经济风险和产品性能风险四个方面,其中公众认知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较大;(3)转基因食品知识影响公众的风险认知,信息、知识越丰富的公众其认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越大;(4)政府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可信任度、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的可信赖度、以及媒体及媒体信息的可信任度等能够显著降低公众认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5)公众卷入转基因食品的程度越高,其认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越大;(6)产品知识因素、信任度因素、卷入程度因素影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且三者间存在关联性;(7)不同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有所差异。   本研究以备受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为研究对象,从公众的视角研究大众眼中的转基因食品风险问题。在方法选择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影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视角与方法运用上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家间的竞争逐渐从单体企业集中向各国大企业、大集团延伸。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影响下,以寻租模式成长的中国企业集团也开始培育自身的动态竞
小学这个教育阶段,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而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教
学位
学位
游古徽州西递地界,见存有一悬匾(右图)。其余附件全无。(朱熹为古徽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笔者曾将此字和朱熹传迹比较,风格一致,敦厚、丰满,为一佳书,应当可信。  当地人只是传说,此字大体为肖形字,并无详细解读。笔者将此匾拍摄,后仔细赏析,按“孝”字笔划顺序解读,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笔横和第二笔竖交叉后,右上角出现的是一个古代装束之侧面仰视青年男子人头形。从上到下,依次观来,肖形发束、额头、眼睫、
创新对国家和企业来说都非常关键,而企业的研发投资是衡量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也备受关注。但对很多企业而言,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支出数额偏低还是普遍存在。而且研发支出本身存在高风险、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就造成了企业进行研发投资时面临着资金短缺和管理层制约等困境。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企业重要的外部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
内部成长因素理论认为,与外部变化相比真正限制企业成长的是企业内部因素,其中企业增长的内在动力是管理能力,因此企业成长性的研究重点应该转向内部治理因素。而创新理论认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