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和抗磨损能力,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研究颗粒增强材料的力学行为与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相强化是其主要的强化方式,它是通过合金中弥散的微粒阻碍位错运动,可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服役安全。为此,本文以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为例,开展了如下研究:(1)通过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颗粒增强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和抗磨损能力,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研究颗粒增强材料的力学行为与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相强化是其主要的强化方式,它是通过合金中弥散的微粒阻碍位错运动,可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服役安全。为此,本文以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为例,开展了如下研究:(1)通过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微柱压缩模拟。本研究将第二相颗粒视为位错不可穿透的球形微粒,采用位错绕过机制模拟颗粒与位错的交互作用过程。首先模拟了单个位错源与颗粒的交互过程,研究了滑移面相对于颗粒中心距离和滑移系取向对材料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率的影响。进而模拟了多位错与第二相颗粒交互作用,发现多位错模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率相比于单位错模型更低,同一滑移面中位错源反应生成新的位错结构和不同滑移系位错间的协同作用是导致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率降低的关键。(2)进一步研究了颗粒阵列分布材料中颗粒状态(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形状、颗粒分布)对材料力学响应的影响。发现颗粒体积分数越大,材料屈服强度与应变硬化率越高。相比于球形颗粒,立方体形颗粒更易使材料中产生位错缠结和位错网状结构,使材料屈服强度与硬化率增高。颗粒均匀分布模型材料的屈服强度高于颗粒随机分布模型。并基于Orowan机制分析了位错与第二相颗粒交互作用对材料力学响应的影响,揭示第二相颗粒强化的微观机理。(3)对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卸载-再拉伸的模拟,研究了第二相颗粒对位错运动的影响过程。首先模拟了单个位错源与位错的交互过程,发现位错环会在反向加载时全部湮灭,并且位错湮灭阶段的应变硬化率低于正向加载时生成位错环的应变硬化率。进而模拟了多位错与阵列分布颗粒交互作用,发现位错环、位错缠结等结构是产生包辛格效应的原因,并分析了颗粒增强结构对背应力和有效应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海底隧道,建成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出行。但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以及设计时速的提高,运营安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隧道自身是狭长结构,一旦隧道内发生火灾,温度将急剧升高,高温烟气将对衬砌结构产生严重威胁。管片接头又是盾构隧道的薄弱部位,局部损伤将危及整个隧道的安全,甚至会发生严重的渗漏水事故,导致整条隧道报废
近年来,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川西季节冻土区兴建了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内的天然斜坡、公路铁路边坡常因冻融作用而在次年融化期间发生滑塌灾害,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解决季节冻土边坡冻融滑塌灾害,本文以川西季节冻土区广泛分布的混合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量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融化期季节冻土边坡的稳定性及失稳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换道行为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热点,是高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换道行为包括换道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其中换道轨迹规划的目的是规划出安全可靠且能被车辆执行的换道轨迹,轨迹规划决定了车辆能否成功换道。轨迹跟踪的目的是控制车辆实时跟踪换道轨迹,轨迹跟踪模块决定了车辆实际行驶的效果。本文设计了基于预定轨迹的五次多项式换道轨迹规划算法,并且针对实际道路场景,采用高精度的GPS道路信息作为预定轨迹,简化了
随着我国经济和基础建设不断发展,盾构法隧道在交通路网建设中取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规划和建设中的水下盾构隧道逐渐呈现出高水压、大直径和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不断增大的外水压力要求盾构隧道具有更佳的防水性能。本文依托上元门越江隧道工程,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水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接缝防水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多组密封垫进行装配力模拟试验和耐水压模拟试验,根据密封垫装配力增长
生物型股骨柄可以有效避免骨水泥疲劳、骨水泥颗粒造成假体失效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年轻、活动强度高的患者中。在生物型股骨柄的固定中,骨长入是实现假体长期稳定的前提。然而,骨长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和骨重建会显著影响骨长入,甚至造成假体失效风险。为了降低生物型股骨柄失效风险,本文以髋关节为研究对象,针对生物型股骨柄的初期稳定性,建立了股骨-假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术中敲击方案对股骨柄初始稳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是日常生活遇到的数学问题,都能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故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当今社会正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中锰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典型代表,具有密度小、成本低等优点,其拥有超细亚稳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组合,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可获得高强度和高延伸率,实现高强塑积车身材料的应用,这对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碰撞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4Mn-3Al-0.
西南山区广泛存在的软弱夹层以及频发的地震,为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失稳破坏提供了孕灾物质基础和外力条件,使得西南山区极易受到地震滑坡的危害。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陆续实施,更多重大基础设施将建在该区域。边坡动力稳定性成为了该区域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作为边坡岩体动力稳定性基础的响应问题,也给科学界和工程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地震动特性以及夹层自身特性会对边坡动力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以数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的材料优势的结构,得益于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近几十年来,在桥梁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桥梁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进而引起温度次应力、次内力和变形等温度效应,对结构产生混凝土开裂、钢板屈曲、支座破坏等不利影响。而组合梁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大,温度分布更加不均匀,温度作用十分显著。而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桥梁要应对的气候环
汽轮机缸体尺寸大,焊缝数量多,焊接任务繁重,焊缝质量受焊工人为因素影响大,因此亟待提出一种自动焊接工艺,保证焊接稳定性。本文针对Q235B钢30mm厚板窄间隙MAG焊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揭示焊接缺陷产生机制,优化焊接参数,阐明工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及演变规律;并模拟不同焊接顺序下大型复杂构件的变形及残余应力,确定最佳焊接顺序。通过摆动电弧和普通电弧窄间隙MAG焊的熔滴过渡与电弧形态观察,揭示焊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