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理论探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是仅凭一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伊姆雷·拉卡托斯便跻身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四大巨头之列,足见该书所阐发的理论观点在西方科学哲学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书中,拉卡托斯对其所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进行了不厌其详的阐释。这一理论从整体性视角对科学合理性问题进行了重新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确立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由此奠定了这一理论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的核心是"硬核——保护带"理论,只有对"硬核——保护带"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方式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剖析和阐发,才能准确理解"科学研究纲领"的实质内涵,也才能使人们对这一理论在阐释科学结构和发展方面的独到贡献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理论的分析探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探索"硬核——保护带"理论的形成,追溯这一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直接来源。思想渊源可追溯至迪昂和奎因的整体主义思想以及亨普尔的整体主义科学观,直接影响则是同时代波普尔和库恩科学哲学的相关思想观点。拉卡托斯从整体主义立场出发,吸取了波普尔哲学因主要强调孤立命题而陷入困境的教训,吸收了库恩范式理论所包含的整体主义思想成分,结合科学发展史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了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硬核一—保护带"理论。第二,介绍分析"硬核——保护带"理论的基本内容。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波普尔所认为的各个孤立的理论或命题,而应该是紧密连接、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完整理论系统,拉卡托斯将其命名为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由"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法"和"正面启示法"四方面内容所构成,其核心为"硬核——保护带"结构,正反面启示法则是推动这一结构产生动态发展变化的方法论要求和规则。在"硬核——保护带"结构中,两者各具不同的含义和特点,在科学研究纲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其互联互动决定着科学研究纲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关于"硬核——保护带"理论的意义与评价。"硬核——保护带"理论是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内容,因而它是理解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解、把握了 "硬核——保护带",也就理解了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的独特性及其重要影响。"硬核——保护带"理论的确立,使整体主义的科学哲学大行其道,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特别是新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发展状况的研究进展,并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在看到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理论的正面价值的同时,也要明确其所存在着的理论局限性,通过对这一理论内容的深度剖析,试图给予其一个合理而全面地评价。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正义是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以来一直追求的基本道德秩序,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对经济领域正义与否的探讨成为学术界的理论热点,马克思在经济
鲍德里亚一生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其美学思想丰富深刻、复杂多维,但在其恢弘的视阈内,当代消费和技术媒介文化是其关注的焦点,而“超真实”的文化论则是其思想的核心。本文主要是
蒋信(1483—1559)是明代中晚期的著名心学家、教育家。《明儒学案》将蒋信归入楚中王门,但本论文认为应该归入湛若水门下。蒋信的心学,远承周敦颐、张载、程颢等人,近承陈白
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作为一项缘起于民间又带有自发性和草根性的教育实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全国24个省(市、区),22个实验区,716多所实验学校,2万多个班级,6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