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脓毒症,感染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ICU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但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以及生化指标,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从而影响治疗和预后。最近有研究指出:全身性细菌,真菌感染时,血清前降钙素(PCT)浓度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血清PCT无影响。从而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与其它指标相比,发生脓毒症的危重病患者中,血清PCT的变化以及指导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02年4月至6月住院治疗的75名ICU病人:(1)根据ACCP/SCM会议的诊断标准,将ICU患者分为两组:脓毒症组(S组),非脓毒症组(NS组);(2)脓毒症组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G+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G-组)、混合感染组(G+G-组)以及霉菌感染组。于入院第一天分别测量患者血清PCT的等级,体温,收缩压(SB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氧合指数(FIO2/SPO2),APACH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 结果: (1)共对75名患者进行研究,S组33名,NS组42名,S组有较高的血清PCT水平(p<0.05),而其他一些常规指标:体温,收缩压(SB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氧合指数(FIO2/SPO2),APACHⅡ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 值分别为0.298,0.134,0.814,0.202,0.316,0.685)。 (2)血清PCT在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混合菌感染与霉菌感染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结论: 与常规指标相比(体温,收缩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产卫ACHn评分),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但在不同类型感染组之间的血清PCT水平无差别。因而,血清PCT可以用于早期诊断严重感染与脓毒症,但不能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