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镜像”——中国近代风俗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m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并由此引发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变革。风俗画作为一种以描绘人们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民风民俗生活,不仅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人们生活、进行艺术鉴赏的绘画形式。所以风俗画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文字记录来了解社会历史风貌的重要途径,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世俗生活。目前关于中国风俗画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国古代的某个时期,如宋朝、明清等,相比起来,针对我国近代风俗画的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尝试以中国近代风俗画为研究对象,对近代风俗画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与总结,从而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本文研究的近代风俗画,指的是一切以现实人物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本文所论述的近代时间范围,指的是从鸦片战役开始,到新中国的建立这段时间。以中国近代风俗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首先从纵向上将风俗画置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梳理并概括其特点,然后再从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等方面对中国近代风俗画发展的社会成因进行总结归纳。本文以中国近代风俗画中描绘的内容为关注点,通过分析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风俗画题材内容变化的过程,从现代科技的镜像折射、近代人们衣冠服饰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伦理规范的新规训四个方面来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所经历的变革。本文的结构如下:导论部分,首先是对中国近代风俗画研究的缘起与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理论视角的角度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分别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是风俗画概述,简述了“风俗”与风俗画概念的涵义并对其进行界定。对风俗画的特征进行了总结概括,并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风俗画发展的概况,依据中国古代风俗画孕育、初创、鼎盛、成熟的发展规律,分别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详细地论述了风俗画的发展源流,并总结出中国古代风俗画的特点以此与近代风俗画作为区分。第二章是近代风俗画发展的社会成因,分别从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等方面对中国近代风俗画发展的社会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章是近代风俗画展现的社会镜像。从风俗画表现的不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共分为四节,第一节是现代科技的镜像折射,从交通工具的科技化和生活基础设施的科技化两个方面来考察近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第二节是衣冠服饰的变化,服饰从“藏”到“露”、发式从“辫发”到“剪发”、足部从“束缚”到“解放”共三个层次来分析近代社会的衣冠服饰变化及本质原因;第三节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家庭生活方式与休闲生活方式两个维度来分析近代社会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第四节是伦理规范的新规训,从家庭伦理道德观和社会伦理道德观两个维度来考察近代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新变化。第四章是近代风俗画的特征。归纳总结了近代风俗画的三个特征,即商业世俗化的审美、写实性的表现方法、西洋化的审美取向。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点明了中国近代风俗画发展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主题,突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影视民俗学的崛起与当代电影的民俗化倾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安电影中的民俗事象又为构建中国影视民俗学添砖加瓦。本文以影视民俗学为研究视角,对台湾导演李安的
本文从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工艺品包装角度出发,对市场中的工艺蜡烛包装进行研究进行分析,如何将具有个性化的包装设计进行应用,并且能够使产品在众多同类品牌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
美即生活。这是对美学人性化的最佳描述。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与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作为支撑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一门学科而言,园林景观设计美学是设计美学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期刊
本文讨论的是克孜尔壁画中的山水图式。所谓山水图式就是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大量、反复出现的由山峦、池水、花树构成的整体图式的称谓。本文总体可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对克
期刊
学位
随着手机行业的蓬勃发展,手机的交互方式也随之改变,iphone以其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和独特的人机交互技术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现在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和手机的互动之上,逐渐对
作为中国电视剧类型的常青树,家庭伦理剧长期活跃在大陆的电视荧屏上并深受中国本土观众的喜爱。家庭伦理剧中深刻反映的以“家”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从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