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临床和动物模型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多学科诊疗可改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医生相关的诊断延迟问题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分析我国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延迟现状,探讨新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否使患者获益。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在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就诊的208位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诊断符合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工作小组(the Assessmen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AS)关于脊柱关节炎的分类标准。诊断延迟总时间指从患者发病到最终确诊的时间,而医生相关的诊断延迟时间是指从患者首次就诊到最终确诊的时间。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探讨诊断延迟对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脊柱功能的影响。收集49位在仁济南院风湿科多学科诊疗中心新确诊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并与同期在仁济东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31位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分析多学科诊疗模式对于诊断延迟的改善作用。结果回顾性研究发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延迟中位时间为25.5个月,自首次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为10个月。医生相关的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不利于患者疾病活动度(BASDAI)控制,患者功能受损(BASMI)更加严重,即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暴露进行校正,诊断延迟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医生相关的诊断延迟与非风湿科首诊(64%的患者首诊于骨科)和教育水平低(高中以下)有关。与仁济东院单学科模式相比,多学科诊疗中心的建立使得医生相关的诊断延迟中位时间由9个月缩短到1个月(p<0.05),总的诊断延迟中位时间由34个月缩短到12个月(p<0.05)。结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延迟与疾病活动度及功能受损相关,多学科诊疗模式有望缩短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第二部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CN1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CN1表达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并分析CCN1表达水平与患者ESR、CRP、BASDAI、BASFI、BAS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仁济南院就诊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60例及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8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CN1表达水平,并与患者ESR、CRP、BASDAI、BASFI、BASMI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根据CCN1的中位数将中轴型Sp A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CCN1≤119pg/ml组,另一组为CCN1>119pg/ml组,比较两组中轴型Sp A患者的ESR、CRP、BASDAI、BASFI、BASMI水平。结果健康人CCN1水平为45.49(25.13,59.16)pg/ml(均值表示为49.24±31.33pg/ml),而中轴型Sp A患者外周血中CCN1近乎是正常人的三倍(119.7(92.3,148.5)pg/ml,均值表示为125.2±44.42pg/ml),并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CN1水平与ESR、CRP、BASDAI、BASFI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CN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但CCN1与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脊柱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CCN1表达初探目的脊柱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部分研究尝试性建立脊柱关节炎的小鼠模型,分析小鼠的临床表型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以期能够模仿人类脊柱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有利于脊柱关节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法14-1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分别于0,3,6周接受免疫,采用100ug软骨蛋白聚糖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第一次和第三次用完全弗氏佐剂,第二次用不完全弗氏佐剂,对其外周关节炎进行评分,并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结果小鼠从第一次免疫后7周陆续发病,最初表现为外周关节的红肿,这一表现在第一次免疫结束后12周达到高峰,踝关节和膝关节骨赘形成,腰椎及尾椎椎间盘出现炎症改变,膝关节半月板和腰椎椎间盘可见软骨细胞聚集,并在尾椎和膝关节可检测到CCN1表达。在第一次免疫结束后18周,胸椎、颈椎也开始出现椎间盘炎症破坏,并伴有软骨生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脊柱关节炎小鼠模型可以基本模拟人类脊柱关节炎的临床表型,包括外周中轴炎症及新骨形成表现。另外还发现造模小鼠局部CCN1的表达。第四部分CCN1单克隆抗体在脊柱关节炎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潜能目的初步探讨CCN1在脊柱关节炎模型小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脊柱关节炎小鼠模型,当小鼠出现外周关节红肿症状后,根据外周关节炎评分配对分组,一组为CCN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200ug 093G9腹腔注射,一周三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等量Ig G腹腔注射,一周三次。观察小鼠外周关节炎评分及关节病理变化,初步分析CCN1单克隆抗体治疗后脊柱关节炎模型小鼠腰椎TNF-α、CCN1和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在接受2次093G9抗体治疗后,外周关节炎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分数分别为2.778±1.277(中位数2.5)和4.222±2.063(中位数4),p<0.05。在接受8次治疗后,两组关节炎评分差异最显著,p<0.01,其评分分别为2.000±1.920(中位数2)和5.333±2.046(中位数6)。Ig G对照组小鼠踝关节、膝关节有骨赘形成,炎症较093G9治疗组小鼠重。093G9治疗组小鼠腰椎椎间隙狭窄伴新骨形成现象较Ig G组轻。结论验证了脊柱关节炎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发现CCN1单克隆抗体治疗可改善脊柱关节炎小鼠的炎症和新骨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六价铬[Cr(Ⅵ)]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次ip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Cr(Ⅵ)处
<正> 托福(TOEFL)考试包括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结构与句法(Struc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对于大多数中国考生来说,是个难题。
目的观察中轴型SpA诊断延迟的时间,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因素;评估生存质量,探讨影响因素;探索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第1周应答对24周预后预测价值;探索能综合、客观反映
湖泊浮游细菌生长主要由湖泊可溶解性有机碳源(DOC)支持。而湖泊DOC有两个来源: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的内源DOC和主要来自于陆生植物的外源DOC。传统观点认为,内源碳因其碳磷比低,脂肪酸含量高,化合物分子量小等特点是浮游细菌优质且主要的来源;外源碳脂肪酸含量低、碳水化合物主要为难降解的长链化合物,一般难以被细菌利用。但是,近年来野外研究显示外源碳对湖泊食物网的贡献非常高。根据先前的理论,当环境中加
芸豆(Kidneybean)系豆科菜豆属(Phaseolus vulgaris),包括红芸豆、光斑芸豆、红斑芸豆和白芸豆。芸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降血糖、降血脂、防治癌症等。本文以白芸豆为研究对
中书检正官一职仅见于宋代,在北宋神宗朝变法期间活跃于政治舞台。其设立初衷是任用士人为宰相僚属,以朝官兼任。中书检正官之职由于初创,其事务和权限范围模糊,所涉广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