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与借鉴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开始的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带来重创。美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美元贬值政策以刺激出口、增加就业,其结果是世界各国的美元储备价值缩水,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的信用受到广泛质疑,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改革货币体系的关键推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学者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再次迅速升温,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人民币如何实现国际化、应采取什么措施、战略步骤如何推进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民币国际化从理论依据上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第四章中对德国、日本货币国际化时与当前中国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定性对比和计量分析。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政府应积极加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借鉴德国、日本经验,而美国经验不可取,也很难实现;人民币目前仅仅实现了周边化,实现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一国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币值对内对外稳定、汇率制度完善、综合国力强大、进出口额占世界比重较大等关键条件。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一国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系统比较了德国(1970-1989)、日本(1970-1989)货币国际化时与当前中国(1989-2008年)的主要指标(如汇率水平、通货膨胀率、GDP占世界比重、进出口值占世界比重、汇率市场化程度等等),发现我国目前与当时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的境况类似,从而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政府应积极借鉴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经验,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言,主要说明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第二章,梳理了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的内涵,阐述了货币替代理论和最优货币区理论,总结了货币国际化对外对内需具备的几个条件,分析了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可能对国际货币发行国带来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第三章,重点解析和比较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的历史演变轨迹和发展模式,得出美元国际化经验借鉴意义不大而德国马克和日元对发展中国家指导意义较强的结论。第四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比较了德国、日本货币国际化时与当前中国的主要指标,发现我国目前与当时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的境况类似,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的结论。第五章,全面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考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及所处阶段,并结合我国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深入剖析制约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第六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两个方面,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的措施。
其他文献
<正>现将廉教授应用针刺治疗呃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频而短,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症候群,中医学称之"哕"。本病病机为胃气上逆、扰动横膈,
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管理和协调与公司有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实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常常是非合作博弈,可以通过某种契约和合作方式转向合作博弈。根
<正> 《围城》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描写了一群既被封建思想长期侵蚀,又饱受西洋文化熏陶,既远离人民群众,又脱离抗日第一线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
近年,随着中国移动3G/4G通信技术发展,移动用户迅速增长,移动终端规模日益扩大。用户对通信带宽、业务需求不断增加。随着通信新技术更新、网络设备升级、宽带用户结构变化,各大
学习风格涉及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其中感知学习方式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将学习者的三种学习风格和VAK学习法有效结合,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来,能使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差异。中国扬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不仅在我国备受推崇,同时,它作为在世界扬琴大家族中的一
<正> 何××,男,38岁,广州市玻璃二厂工人。于1975年4月11日初诊。病者自诉胃病已五、六年。自去年十二月开始,时有饮食难下,食后二小时左右即作呕吐,所吐者多是水液,吐后才
CSR信息披露和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CSR信息披露的定义是使用传统的和非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披露企业的经营信息和一些涉及环保、教育、医疗等的信息
瞬变电磁法(TEM)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人工源时间域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接地或不接地发射回线中通以瞬间关断的电流,该电流剧烈变化产生剧烈变化的磁场并激励大地产生
吴语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园林、石桥、昆曲、评弹等。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往往需要通过吴语来传承。由此可见,吴语是吴文化中最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