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是个体生理发育基本完成,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新生,将面临逐渐与家庭分离、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国外的研究认为,大学生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和独立,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情感,需要分离-个体化的能力,即具有在心理上和原生家庭分离或分化,在对父母的依恋和自我的独立之间获得平衡的能力。研究者还发现,分离-个体化水平会对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分离个体化水平对他们的学校适应和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新生能否成功的适应、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适应是值得广大研究者重视的。本研究关注可能影响大学生适应的外部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因素分离-个体化,探讨大学生适应的影响因素,探讨通过干预来提高大学生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可能性。本研究首先以524名大学新生为被试,在考察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分离-个体化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其次,选取32名大学新生作为被试,16名作为实验组16名作为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了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的被试不采取干预。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存在着分离-个体化的差异,不同来源的大学新生存在着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大学新生存在着母亲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差异,学生于部与非学生干部存在着母亲教养方式、学校适应的差异.(2)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鼓励自主和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能够正向预测学校适应,父母的控制能够负向预测新生适应。(3)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4)提升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水平,优化学校适应的团体辅导可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水平,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