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沙地草障区域植被株高冠幅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方格沙障固沙是荒漠化治理过程中固沙阶段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对固沙后沙障区的植被演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植被生长参数是其生长演化的直接反映,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效率低下、实时性差,近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其获取的数据精度越来越高且有着良好实时性,在林业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针对草方格沙障区域植被监测问题,以固沙后沙障区植被株高、冠幅等关键生长参数为研究对象,在获取研究区植被无人机图像基础上,从植被的三维结构恢复出发,开展了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沙地植被生长参数检测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无人机图像的三维重建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重建图像聚类匹配策略。分别提取了无人机图像的位姿信息和颜色纹理信息,并做L2范数归一化处理构建了图像的融合特征,基于P-stable局部敏感哈希对待匹配图像进行聚类,避免了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的全局匹配。针对三个场景对比所提算法与两种全局匹配算法运行效率表明本文算法三维重建效率有较大幅度提升(58.30%~64.57%),进一步对三维重建点云进行了精度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生成点云数量上虽有较小幅度数量下降(2.3%~6.1%)但精度能够满足植被生长参数检测需求。分别以本文所提三维重建算法对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15个样地的无人机序列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得到了密集匹配点云。(2)针对沙障区点云数据的株高提取问题,系统分析了密集匹配点云特性,对比了不同点云滤波及精简方法的表现,对点云进行了预处理。进一步针对株高提取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树编辑距离的改进随机森林点云分类算法,解决了决策树冗余问题。构建了多尺度点云特征集并采用VIM评分方法对特征集进行优选,经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所提算法在实验样地点云地面点、梭梭点、沙蒿点错分率(1.9%,3.2%,6.9%)、漏分率(0.9%,6.5%,8.7%)方面优于对比算法。在点云分类基础上采用K-means算法对分类点云进行了聚类处理,分离了植株单株点云,提取了研究区植株单株株高,结合研究区实测株高对提取株高进行了精度验证,全部样地下梭梭、沙蒿、沙柳株高R~2分别为0.8377、0.7635、0.7575,RMSE分别为0.24m、0.15m、0.38m。(3)针对沙障区植被冠幅提取问题,拼接无人机图像生成了研究区正射图像,并基于点云数据生成了研究区冠层高度模型,进一步利用冠层高度模型所带高程信息获取前景标记并采用H-minima算法剔除虚假标记引导分水岭分割,基于平均梯度加权构建了多尺度形态学梯度算子并采用强制极小值变换修正了梯度图像,抑制了分水岭算法的过分割现象,提升了分水岭分割精度,实现了研究区正射影像单株植株位置检测和植株树冠分割。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分辨率下的冠层高度模型和不同大小卷积核对单木位置提取的影响,最终结合研究区实测冠幅数据验证了提取冠幅的精度,全部样地下梭梭、沙蒿、沙柳冠幅R~2分别为0.862、0.7823、0.8504,RMSE分别为0.19m、0.13m、0.34m。
其他文献
隐马氏模型(the Hidden Markov Model, HMM)是一种重要的统计信号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理论由L. E. Baum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给出,随后这一模型逐渐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如语音识别、基因关联分析和基因识别、文字识别、图象处理、目标跟踪和信号处理等。隐马氏模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学习问题、识别问题和解码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隐马氏模型理论。 本论文创新之处:
作为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结合,有限体积法吸收了有限差分法简便易行、格式丰富的长处,同时也吸取了有限元法网格剖分灵活的优点,克服了差分法对网格适应性差的弱点,因此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自适应网格、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的发展,有限体积法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Upwing,godunov,Riemann和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如何精确地测定薄膜的参数,一直是薄膜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半导体薄膜光学参数的测定问题,对目前分析薄膜光学参数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从众多方法中选取反射光谱法与现代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以同时确定半导体薄膜多个光学参数的新方法。 在考虑薄膜、基底材料可能对探测光存在色散和吸收的情况下,本文首先对两种计算反射率的理论模型——等效复折射率法和应用菲涅耳系数法进
网络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地渗透于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并在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因此,研究各类网络最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一直是网络最优化的主旋律。 本文对如下几个有很好的实际背景的网络问题进行了研究: (1)均匀支撑树问题,即基于最小树和最大树的性质和求它们的算法,讨论无向网络中的最均匀支撑树、带有边集限制的最均匀支撑树、最大最小树、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以32亿元的票房成绩在2022年的春节档(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电影中拔得头筹,其叙事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分析总结其经验,有利于摸索规律,有助于主流大片创作长足发展。一、完形心理与战场真实作为电影工业的主流战争大片,高票房是其担负的产业重任。战争类型电影的叙事原则是:叙事主体最终实现故事起始设定的目标,满足观众对“战争叙事中正义一方完胜”的心理期
期刊
本文对热传导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程序设计和算例分析,主要工作有:调研了大量的SPH方法的相关文献,系统地总结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对于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有了较好的了解;推导了直角坐标系下的热传导SPH离散公式;修正了轴对称导热问题的SPH离散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直角坐标系下的热传导SPH计算程序和轴对称导热问题的SPH计算程序;应用所编制的程
对2组来自孟加拉湾的深海钻孔柱样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的放射性分析时发现,所测深海样品具有较高的230Th、231Pa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利用230Thex、231Paex和231Paex/230Thex等参数计算柱样沉积速率,发现3种计算方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其中,C3钻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介于16.2~18.2 cm/ka,CB2钻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介于10.3~12.3 cm/ka。和光释光
弹体对混凝土的侵彻、贯穿效应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定混凝土材料在动态加载下的响应和本构关系,研究侵彻、贯穿的主要机理和混凝土的破坏模型非常重要。 本论文针对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依据连续损伤原理用微裂纹对其在动态加载下的响应建立了连续损伤模型1和模型2(最初是用来研究岩石的破碎过程)。模型的基本特征是将脆性材料的动态破坏看作是连续损伤积累的过程,损伤来源于材料中的微裂纹。将模型加入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集分布式发电、本地负荷和储能装置于一体的供配电系统,具有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方式,为分布式发电的高效大规模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分布式发电作为组成微电网的基础单元,其输出功率不稳定,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能量型储能装置蓄电池和功率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组成混合储能单元,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配以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基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