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初探——兼谈其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启示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在日益强烈的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价值观的弊端日益凸显,新生经济价值观也出现了倾斜和偏颇。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人们,陷入了两种体制的双重价值观念的困扰之中。因此,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经济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价值观的研究,离不开其丰富的的理论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观为主导,对经济建设实践中的创造性成功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新的实际逐步提出和建立起来的。本文拟从经济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观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指出其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构建提供的学理支持和经验示范。   文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经济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经济价观做研究概述,并指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经济价值观的形成历程。马克思在借鉴费尔巴哈和西斯蒙第的抽象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学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进行批判,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价值观,并将其纳入他的唯物史观,最终建立了以经济规律为依托的结合了生产力原则和人本原则的科学的经济人本主义。第三部分,介绍马克思经济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现实的人为价值基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劳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第四部分,探讨马克思经济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构建的可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尼采的政治哲学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领域,人们普遍的把尼采当作一位道德哲学家,而对其政治哲学则嗤之以鼻敷衍了事,要么认为他是一种个人主义者;要么认为他是一种危险的极
首先,本文介绍了弗兰西斯·福山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基本理论内容。其次,介绍了福山对中国社会信任度状况的总体看法,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低信任的社会,血缘
本论文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神”(человекобог)与“神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两个观念,这两个观念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十九世纪宗教与道德危机下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本文将结合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实例,进一步阐述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弘扬工匠精神,更好地发展中职会计教育。 With the
本文主要结合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1914—1916年笔记》、《关于伦理学的演讲》等)以及相关的二手资料对其《逻辑哲学论》中的伦理学思想进行精心梳理。力图在有关《逻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