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我院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大规模运用、大流量数据传输的网络要求,以及随之出现的负载均衡,潜在网络风暴的问题。探讨在组建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及怎样进行具体每一步的实施方案。通过组建及应用大型PACS系统,揭示PACS对医院工作方法、管理及服务等诸方面的贡献。 网络主交换机采用英特尔(Intel)480T 1000M交换机,各大楼间采用1000M光纤接入,100M光纤连接到每个信息点;原有网络保持物理独立,采用新型的第三或第四层交换设备,减轻该路网络的流量负担,解决负载均衡;每个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的设备均铺设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增设Intel Net Structure 1520 Cache Appliance缓存器解决网络风暴。把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COM)标准接口或非DI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联网,制定资源共享、系统存储的解决方案,建立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服务器采用Windows NT+SQLServer7.0组成,解决管理及存储问题,工作站基于浏览(WEB)方式访问,扩大客户端的使用权限(license),数量为100个,磁盘阵列(RAID 5)在线存储3个月,线性磁带库(DLT)为离线海量存储;扩展全院并解决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 Systems,RIS)、PACS的数据共享连接;建立地区影像数据交换中心。运用统计方法对医院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科研数据可查询百分比、胶片查询、单位服务成本、病人等待时间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建立及应用PACS前后之间的诸多参数及因素。运用统计方法对医院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科研数据可查询率(%)、胶片查询、单位服务成本、病人等待时间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建立及应用PACS前后之间的诸多参数及因素。 通过本设计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院内网络体系,适应和满足了目前PACS的高需求。并为将来向1000M应用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条件,为院内实现图像、信息、病人资料等方面的共享与传输提供了保障,为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了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实现了放射科初步的无胶片化方式;将PACS扩展到了全院的临床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以及实现了和已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HIS)、已有的其他医院网络联网,建立起了影像数据中心;实现了和本地区其他医院及其他地区的影像数据中心的联网,使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方便了医生,提高了工作效率。组建PACS后,急诊影像检查时间平均减少64%、数据信息保存比例超过90%、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出报告时间缩短、胶片用量节省33%、图像检索的效率提高95%、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和提高。组建PACS后,急诊影像检查时间平均减少64%、数据信息保存比例超过90%、出报告时间缩短、胶片用量节省33%、图像检索的时间效率提高95%,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建立队CS影像系统必先考虑良好的发展规划,硬件设施是队CS及所有医院信息、管理的基础平台,因此应从多方位全面考虑网络状况和将来发展,搭建好良好的硬件平台是必要条件,而且可以利用线路共享性为其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及数据共享。实践证明,本方案所述PACS的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方案是可行的、成功的。组建一个真正符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的队CS系统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对医院的工作方法、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和促进医院向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组建1个真正符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的PACS系统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对医院的工作方法、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和促进医院向更快、更高的数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