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往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制定的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往往会使其他国家的汇率产生变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汇率波动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加广泛的覆盖面,同时也使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对于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作为商业银行也是不能够避免的,商业银行虽然能够对外汇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对于当前汇率都是被动接受的,鉴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巨大作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如何分析和衡量汇率风险,进而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便成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乃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之前一直对汇率的变动进行管制,汇率的波动范围相对有限,因此,长期以来汇率风险并未受到银行的重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许多银行管理汇率的手段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外汇敞口管理法,这种方法虽然应用简单,但是对于影响汇率变化市场因子的多变性,已经很难适应监管的需要。近年来,作为国外金融机构衡量汇率风险的VaR模型日益受到银行的关注,从理论界到实务界都开始流行起来。这也是本文着重介绍的内容。当然,为了简化监管、统一标准,巴塞尔协议也提出了内部模型等其他一些度量风险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VaR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一些常用的VaR估计方法,包括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EGARCH模型和极值理论,并简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为了能够对不同的方法或模型做出评价,在本章的最后,还介绍了Kupiec回测检验。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VaR的估计,通过回测检验对各种模型的结果进行评价,得出历史模拟法在各个置信水平上都是无效的,而蒙特卡洛模拟法、EGARCH模型和极值理论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上各有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