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发展滞后,推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健全养老金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但参与水平低成为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数字金融或有助于多方面缓解商业养老保险有限参与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微观家庭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首先,通过背景分析、文献梳理引出本文选题,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结合发展现状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机制,认为数字金融发展可直接促进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并通过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保险信任等路径发挥出间接效果。其次,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可能性。再后,基于可支配收入与保险信任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可支配收入、保险信任是数字金融与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之间的中介变量。通过户主教育水平、区域、城乡异质性的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效果。最后通过工具变量法对模型内生性进行缓解,并通过模型与核心变量的近似替换进行稳健性检验,整体结果依然保持显著。通过合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金融显著推动了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也明显促进家庭的参与深度,同时还有效促进家庭的新增参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也在持续性地发挥作用效果;第二,在影响路径检验上,同样表明数字金融在影响过程中,还促进了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增强家庭的商业养老保险信任,进而推动了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第三,在异质性分析中,数字金融对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促进作用在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城镇家庭上更为显著,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家庭的保险参与作用更大,而保险参与深度方面对于东部家庭作用更明显;第四,在缓解内生性与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整体结果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商业养老保险参与。最后结合当前背景及研究结论,提出了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家庭及个人三个层面的建议:政府层面应继续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加快发展适宜的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致力于缩小两极分化;保险公司应利用好数字金融发展契机,加强专业水平,加强主体间合作力度,拓宽渠道;家庭及个人要加强保险意识,做好养老规划,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保持理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