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生态环境问题。自上个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挑战,特别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全方位地威胁着整个地球物种的生存。原始生境退化、植被覆盖率变低、土地退化严重等问题,虽然都是人类活动的持续产物,却也逐渐成为制约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我国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受到破坏,自然调节和恢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属于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能丰富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干旱少雨热量足,灾害频繁多风沙。全县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垦殖率低。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瓜州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且有关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瓜州县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这对揭示其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制定发展战略和生态恢复重建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选题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概述了瓜州县地理概况、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首先,阐明了瓜州县更名的历史沿革。其次,从地貌、气候、河流水系、土壤植被等方面简述了瓜州县的自然环境概况;从人口、GDP、人均纯收入等方面简述了研究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最后,从植被、森林覆盖率、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等方面阐述了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及表现。第三部分建立了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采用成因及结果表现指标体系,选用14项指标,得出一套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对标准。第四部分对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原则,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瓜州县1981-2005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的相对脆弱性等级在波动变化中向较好的方向发展。1981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值为3.85,属于第Ⅲ级中度脆弱,偏向第Ⅳ级重度脆弱,2005年的为2.06,属于第Ⅱ级轻度脆弱,总体来看,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由第Ⅲ级逐渐变为第Ⅱ级,即由中度脆弱逐渐变为轻度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在减轻。瓜州县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瓜州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和脆弱生态环境形成原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六条建议。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针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