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风云激荡,“守旧”与“开新”、“本土”与“外来”间不断呈现出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中国旧有文化和传统格局也随即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产生了渐次解体。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成就了特殊的体制改革图景,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即发生在这样的历史空间之下,它既可说是晚清王朝为苟延残喘而为的应时之举,也可说是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而作的探索之路,它的发生虽有着不可避免的制度疏漏与视域局限,但它对于近代中国的法律文明进步也起着一定程度的改革促进,中国历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宪法性质文件即是形成于此。本文致力于在宏微观相结合的史实视野下,探究晚清时期预备立宪的缘起、宪法政治的考察,以及宪法性史料文本的创制理据和创制经过,通过以上叙写进而分缕出在预备立宪背后所承载的晚清宪法发展机理与应有公正学术评价,努力做到既在史实层面聚焦,也在理论层面察考。同时,对于在预备立宪中清政府所表现出的自私性与狭隘性等不足,也对其予以客观公正的警觉反思,剖析出在近代中国普遍危机的笼罩下,宪法文明发展的动力与阻力、进步与局限,说明如何透过预备立宪的史实论析生发促人不断省察的能动之思。具体而言,全文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在引言部分言明“预备立宪”的概念所指,区别于相似概念,使写作对象主体明确、考察范围厘定明晰。正文第一部分,介绍预备立宪的产生缘起,阐明对于预备立宪的考察不能脱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历史环境,由此在求转变的渴求土壤中开启了立宪思想的种子萌生。同时着重在学理层次上梳理出预备立宪的进程节点,阐明各阶段的表征意义和实质内容,从而进行那段时期的法制历史镜像综述。而正文第二部分,为全文的核心,比较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两部宪法性质文件,一是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的相同点和区分度;二是进行局限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的未知态与未解态;三是进行突破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各自所承载的历史突破。在这一部分,本文会以条文为基础而进行合理的理论挖掘,以文献为对象而进行正当的学理理解,以期能对此论题的相关方面进行探索和深化。而正文第三部分,则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说明预备立宪的史实意义之维,这种维度既包括其历史价值意义,也包括通过对其所存局限的透析而可得出的应有借鉴、应有启示和应有反思,让史实之光发出其应有的理论折射。对于本文的研写,纯为出于对宪法发展史实的兴趣以及对条文文本疏解的情愫,本文的创新性,即在于在对预备立宪予以史实铺叙的基础上,对两部宪法性质史料文本进行合理分析的比较研究,以此作为全文的立篇之骨,并在宪法学视域下审视预备立宪的意义之维,将其价值予以合理评价,将其狭隘予以公正揭露,从而不仅站在历史角度评判历史,也能透过历史进行总结反思,力求既在文本疏解上有所突破,也在相关思考上深化升华,希望能对今天的宪法文明发展增添些助力、产生些合力。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基于六轴姿态传感器的患者跌落报警系统,监测患者住院卧床或病房活动期间发生跌落的事件。方法:采用基于六轴姿态传感器测算功能,通过六轴姿态传感器和Zigbee模块搭
随着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地产行业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依靠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就能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房
本文探讨了图示理论对高职听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听前热身、听力理解和听后总结)的指导意义。结果发现,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样式图式能很好地指引教师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帮
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地层,必然造成相应的地层变形。通过对天津地铁1期工程营口道车站中软岩、富水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并对地表位移的现场监测和分析,得到了浅埋暗挖法修建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向家坝水电站围堰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了多波束的扫测精度,得出多波束具有高效率、高分辩率、高可靠性等特点,完全能满足围堰施工区水下地形
近年来包括中国之内的世界多个地区都爆发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不良事件,益发的表明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也得到很多国家重视。对触犯食品安全行为
针对工程力学专业的教学和培养,通过调研比较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以美国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更加侧重强调人学范式的研究,人的主体性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
草地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凉山州拥有40%幅员面积的草地,草地畜牧业已成
随着个人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贷款消费,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经营规模不断扩展,银行提供的个人信贷种类也日益丰富、业务量与日俱增,对银行传统的信贷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