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I的P2P流量检测的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zybp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应用技术迅速发展,P2P业务成为了重量级的互联网应用,在给网络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同时也长时间占据大部分的网络带宽,吞噬大量的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网络拥塞,加重了网络负担,最终导致所有用户应用性能下降。因此,对网络中的P2P进行高效、合理的控制是改善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中,对P2P网络数据的识别检测是控制的先决条件,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基于DPI的P2P流量检测的研究,提出一个更加高效合理的检测模型,寻找出提高DPI检测效率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检测和控制P2P流量,本文通过对DPI深度报文扫描技术进行了深入了解,详细研究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多模字符串匹配算法AC(Aho-Corasick)算法、Wu-Manber算法和SBOM算法,分析了这三个算法的原理,在同等测试环境下,分别采用三种算法进行DPI扫描,对比三种算法在DPI扫描应用中的预处理时间、分析速度和准确度,探讨三种算法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优劣性,总结出它们的相对适用范围。针对DPI技术存在的执行速度上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各种优化手段,设计了具有分片机制的抽样方法,提出了固定机械抽样、固定随机抽样、时间机械抽样、时间随机抽样、速度机械抽样和速度随机抽样,共六种抽样策略,讨论并测试了该六种策略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对DPI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信任机制的抽样方法,以降低硬件负担、网络延迟,使之能够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以更少的损耗和更高的效率工作。整体达到以下几点效果:1、完成了对AC(Aho-Corasick)、Wu-Manber、SBOM三种算法的对比研究,得出了这三种算法在DPI技术上的性能优劣和适应范围。2、设计了具有分片机制的抽样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软件设计流程。3、实现了具有分片机制的抽样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实际实验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抽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得出了不同方法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表现出的差异性。4、创新性提出了基于信任机制的DPI抽样方法,该方法是在分片抽样方法上的进一步衍生。在理论上,对新型抽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如何构建新型抽样方法的步骤,如何实现信任机制,如何设定信任判断规则,如何设计抽样率更改规则等。该设计具备创新发明性质。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库系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分布式事务的提交一直是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二阶段提交协议,由于其简单有效的特性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标记实例是个代价很高且耗时的工作。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动学习旨在根据选择策略从无标记实例中选择信息量最大的部分实例交由专家标记
H.264又被称为MPEG-4-Part10,是2002年由国际电信联盟组织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制定的视频编码新标准。它在继承
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目标说话人的语音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判断出该说话人身份的技术。目前,说话人识别作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智能接口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它
本文研究了现有的动态取证技术,总结了动态取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将IDS、蜜罐系统、多Agent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到计算机动态取证模型中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基于混合技术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借助于网络快速的传播,高速广域网和宽带城域网等正在企业通信网络中进行广泛的建设,促进了现代社会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容量迅速增长,大量的数据资源存储在各类信息载体中。在这些庞大的信息资源中,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知识。面对浩瀚的数据海洋,人们难以获
学位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任在P2P网络交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完善的信任模型系统给网络实体间的交互提供了重要支撑。但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目前仍存在着多种缺陷:首先,单一的
Internet是一个庞大的、全民共享的信息资源库。用户希望通过这个数据集,检索到与自己需求相关的权威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准确地从Web资源里找到用户所需的知识成为信息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