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从方药组成、针刺配穴等方而探讨其作用机理,为RE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60例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病科门诊,符合RE诊断、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型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分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前内镜分级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半夏厚朴汤、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减内服,并联合针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8周;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mg一次/日,晨起吞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三次/日,餐前15-30min服药,治疗8周。治疗后疗效评价采用症状积分评价及内镜下分级评价;全部数据使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文件管理,用SPSS17.0软件中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综合疗效对比: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26.7%,总有效率90.0%,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4个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疗效显著(P<0.01);两组之间4个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无论是总体疗效还是单个症状,均疗效显著,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内镜下疗效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食管黏膜炎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肝胃郁热型RE,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与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组效果相当;在愈合食管炎方面优于西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