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广告中的音乐对受众品牌认知的影响——一项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控制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广告中音乐的类型划分为广告歌、歌曲、乐曲和无音乐,同时对品牌认知的维度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其按照认知过程划分为品牌识别、品牌理解和品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当不区分广告音乐的形式时,广告中是否存在音乐并不能作为考量受众品牌认知水平的依据,只有当音乐形式被区分开来,音乐对受众品牌认知的影响才得以显现。这种由音乐形式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差异,主要反映在受众品牌识别水平的高低上,而由于音乐本身的干扰作用与情绪唤起能力以及意义传达的辅助功能发生中和,音乐要对品牌理解和品牌评价产生影响,就必须依赖其他广告符号的共同作用。同时,在音乐与广告信息内容相一致的情况下,高、低卷入消费者总体来说并不会在品牌认知水平上产生十分显著的差异。此外,总体来说,在不同音乐条件下只有品牌理解和品牌评价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品牌识别则处在相对独立的角色中。最后,由于广告信息处理参与度的不同,在各类音乐条件下,男性的性别趋向判断水平都要低于女性,并且高卷入女性消费者的性别趋向判断水平最高。   本研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梳理,重新定义了广告音乐和品牌认知的基本概念,填补了有关音乐形式与品牌认知研究的空白,为未来的广告符号研究方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并据此为广告制作者们做出更准确的广告音乐设计提供参考意见,本研究认为在制作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在广告中运用音乐,提升广告的美感。
其他文献
所有传播都是通过媒介发出,因需要而发展。中国是一个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传统比较久远的国家,到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思想,且有一定影响。所以在
清末民初,报人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式职业。从内在表现上来看,报人是一份报纸的旗帜,以自身思想与理念影响着这份报纸的风格与走向;而从内在形式上来看,报人作为新式知识分子,
互联网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手段,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管理者带来了挑战。如何实现对其合理利用,又
茶馆浓缩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承担过重要的社会功能。在江南乡村,茶馆业的兴盛曾经成为地方经济和民众生活的一道风景。它曾经是社会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乡镇文化最集中的
最近几年,新闻反转剧现象甚嚣尘上,愈演愈烈。2011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初次统计出新闻反转剧现象。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统计出炉。2013年新华网评选出“十大新闻反转剧”;2
期刊
在当下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博(Microblog)已经从当初网民获取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的渠道逐步演变为个人意见表达、公共议题讨论、群体维权、舆论场博弈的公共平台。在转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