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病毒病害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和种性退化,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种植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明确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建立高效快速的病毒检测技术是培育脱毒甘薯的关键。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和甘薯脉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vein mossaic virus,SPVMV)是侵染甘薯的主要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几种病毒常常混合侵染。目前用于甘薯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由于ELISA技术的灵敏度较低,而且几种病毒的抗体之间常常有交互反应,不能进行特异性检测。本文拟探索建立同时检测3种甘薯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并通过克隆SPVMV基因组3′端部分序列,明确其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依据SPFMV、SPLV和SPVG CP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用于建立3种甘薯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3种病毒预期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300bp,420bp和600bp,以单一PCR反应体系为基础,分别对混合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MgCl2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3种甘薯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根据已报道的SPVMV基因组3′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感病的巴西牵牛(Ipomoease tosa)叶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获得了SPVMV河南分离物(SPVMV-HN)基因组3′端约1.86kb的目的片段,此片段包括部分NIb基因序列和完整的CP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3′UTR)序列。SPVMV-HN CP基因由996个核苷酸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FJ687211),共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SPVMV-HN CP基因与已发表的其它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89.3%-99.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5.2%-98.5%之间;与广东分离物(AY459611)和葡萄牙分离物(AY459604)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9%和99.3%,与南非分离物(AY459608)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9.3%;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SPVMV-HN 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VMVCP。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C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了高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