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风的盛行对唐代饮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胡地饮食原材料的引入、胡风饮食加工工艺、“胡食”及胡风饮食成品、饮食器具中体现的外来因素、宴饮集会中的外来风俗、胡食商业的传播几个方面之上。它的主要传播者与践行者既有国内的皇族成员、世卿贵胄、一般官吏、市井民众,也有自域外入唐的进贡使、胡商、胡僧、胡姬。其影响体现在地域渗透上,在前期大体延续着陆上丝绸之路自西向东的传播过程,以长安为中心,后期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扬州、广州、长沙等城市林立而起,大放异彩,且其影响进一步辐射到周边的亚洲国家。对应在时间段发展上,自唐初外域饮食原材料的集中引进,到开元年间“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盛景,至安史之乱后社会上对于胡风的质疑,胡风饮食的昔日风光已再难见,已存在的胡风饮食转向本土化、日常化发展,士人的关注点逐渐转向了对南方饮食的描述,胡风饮食的胡气与发展势头愈淡。本文将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察,对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风问题展开研究,在使用的参考资料范围中,除了官方记载的史料,尤其注重整理和考证唐代传奇小说中的资料,以及考古出土的唐代食品、饮食器物、墓葬壁画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展开一系列的归纳论证与比较研究,希望能够全面地论述唐代饮食文化中的外来特色表现,从而提供对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这一问题更多视角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