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有M=Si键的金属硅烯化合物的化学。金属硅烯化合物参与一系列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转化反应,例如从硅氢键脱氢的反应,硅原子取代基的重排,硅烯转变为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因为这些化合物可以发生分子内的1,3基团迁移,这被认为是金属催化的有机硅化合物取代基重排反应的关键步骤。Ogino已经成功地合成和研究了一系列分子内桥连硅烷硅烯基过渡金属化合物。一系列的分子内四元环硅烯化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张力,特殊的成键模式,及其反应的新奇性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RuSi键的极性,使得Si原子极易与亲核试剂H2O,MeOH,ROH等发生亲核反应。这也是此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之一。因此,对于含硅过渡金属四元环状化合物的理论研究将会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课题。我们选择了该类反应的代表性反应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代表性反应相应的模型反应机理、键长、键角等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结构参数、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分析断键原因。我们应用DFT计算方法,通过Cp(Ph3P)Ru(SiMe2OSiMe2)(Cp=环戊二烯负离子;)与甲醇模型化反应,探讨了Cp(Ph3P)Ru(SiMe2OSiMe2)与ROH(R=CH30H,H2O)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反应所涉及的各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与成键特征。我们提出了两种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一种是ROH从正面进攻,另一种是从侧面进攻,通过计算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甲醇还是水,都是从正面进攻的时候比较有利,但是两个反应最终产物却不类似。导致两个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反应最终产物不类似的原因就在于:一是两个反应得到的第一个中间体的稳定性是水的远稳定于甲醇的,这直接导致后面各中间产物的能量也随之降低,在动力学上来说就更加的容易进行反应。二是得到的第四个中间体的结构的不同,甲醇的生成的就是最终的产物,并且存在两种产物,以正面进攻得到的产物为主,而水得到的是一个中间体,因为结构上的差别导致水参加的反应能继续进行下去,最终得到一种产物,从热力学上来说,水与Cp(Ph3P)Ru(SiMe2OSiMe2)反应得到的产物的能量降低的程度也远比甲醇的大。所以,无论是从动力学还是热力学都能说明两个反应为什么不同,并且与实验上的很好的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