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不断扩张的城市对土地产生巨大需求,城市郊区出现大规模征地热潮,由此产生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农民土地被征收后,政府将农民集中安置到城市,并给予失地农民城市户籍。物理空间的变更,户籍身份的变化,将城郊农民推向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环境提出的要求,失地农民不得不改变自己,学习城市文化,内化市民角色规范,完成从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查阅已有文献,笔者发现和失地农民相关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涉及角色转换的成果较少。失地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关系到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农民市民化理论,同时对移民、农民工的相关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研究失地农民的角色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失地农民实际,本文以西安市未央区J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角色理论为理论视角,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展开研究,以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以投入理解法为资料分析方法,简要描述了当前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现状,重点对城郊失地农民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制约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因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当前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保留着浓厚的农民特质,无论是角色行为,还是角色观念。第二,在向市民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失地农民在角色定位、角色内化、角色实践等环节遭遇困境,角色转换过程面临外在制约。第三,从制约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因素看,当前失地农民的角色表演并没有进入市民角色,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市民角色赋权、角色距离和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目标,仅仅依靠农民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和市民群体的配合。因此,本文分别从政府、失地农民、市民层面,提出促进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