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产品碳排放核算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国是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纸产品第一大生产、消费国和重要的贸易大国。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及其延伸的产业链,在国家节能减排任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准确把握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源、分析其碳排放特征,探究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对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开放经济下避免碳泄漏的考虑,本文从消费者责任视角估算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首先本文将纸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原料获取、制浆造纸、运输及废纸处置阶段,根据“谁消费、谁承担”原则,扣除生产用于出口的纸及纸板的碳排放量。其中,原料获取、制浆造纸、运输及废纸处置阶段分别采用草谷比法、碳排放系数法、STIRFDT分解模型及一阶衰减法估算碳排放量。结果显示:2007-2016年,原料获取阶段是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逐渐下降的唯一阶段。制浆造纸阶段是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最高的阶段,且呈增长趋势;其次是废纸处置阶段,单位废纸焚烧释放的CO2高于填埋;由于中国森林资源匮乏、废纸回收率低,导致造纸原料进口依赖性高,因此运输阶段中造纸原料进口运输产生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国内废纸回收运输的碳排放量;出口纸及纸板的碳排放量随着纸及纸板出口量的增长而增加。整体来说,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过去的10年里呈缓慢增长态势。进一步,本文结合LMDI分解模型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高阶段即制浆造纸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子。从影响因子分解及识别结果来看:2007-2016年,能源强度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子;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但由于煤炭能源消耗占比过高导致能源结构多数年份表现出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是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子,多数年份两者呈弱脱钩甚至扩张性脱钩状态;劳动力供给代表纸产品产业规模,对碳排放量有正向效应,但作用幅度不大,因此在通径分析中该因子被踢除。最后,本文根据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估算及主要阶段碳排放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从结构、消费等方面提出我国纸产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在此基础上,为体现部分可行途径的减排效果,利用情景分析,分别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废纸回收率两种情景对我国纸产品碳排放量的未来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废纸回收率均能降低碳排放量,但改善能源结构的减排效率逐渐降低,而提高废纸回收率则相反。相较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提高废纸回收率在未来更容易实现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碳排放量的降低。
其他文献
由不同成型方法,单面或双面加压,制备了氧化锆层状复合陶瓷,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如:加压压力、时间,对生坯密度的影响.探讨了生坯密度与烧结收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与传统的胶片机相比,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处理器直接将光线转化为色彩,通过相机的设置就可以直接调整照片的色彩风格。这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白平衡的调整。
我在使用金山毒霸的过程中,发现其默认设置在有的方面并不适合,比如会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病毒清除不干净等问题。通过对金山毒霸的优化,可以让金山毒霸的查杀能力更强。
【正】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这一重要职务,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中
以白云石和工业Al2O3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含镁铝尖晶石的铝酸盐新型水泥,利用X射线衍射检测了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新型铝酸盐水泥中各物相的形貌和
目的探讨2004-2009年906例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为今后医疗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906例死亡病案.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癌症,其发生于肾上腺皮质,治疗方法少,预后差。且对于肾上腺区恶性肿瘤来说,我们无法判定其原发
国人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这吃总是摆在第一位的,连见面打个招呼都是:“您吃了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饭菜更讲究个色香味俱全,不管是下馆子吃到了好吃的还是自己动手弄了几样,带着相机的摄友们不妨用事实说话,拍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照片来,下面就来看看拍摄美食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4月24日,借CIMT2013开展之际,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了2013春季新闻发布会。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多家媒体单位记者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
以往的学者提出了任务型组织的概念,其因任务而设立,当任务完成或消失后自觉的走向解散,其主要特征是“临时性”和“任务导向性”。以往关于任务型组织的研究基本是以其承担非常规任务为切入点,未涉及任务型组织承担和解决常规任务的情况。而现实环境中存在一类组织现象具备任务型组织的特征,但其承担和解决的是常规任务。这种组织现象在组织理论的研究方面存在空白。本文就该类组织现象,提出的策略型任务组织的概念,厘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