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以对比分析理论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表现、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进行对比。虽然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前者属于孤立语,后者属于屈折语,但两者都具有用构形和构词重叠的形式来派生出新词。汉马语言的基本语序也体现差异,汉语为SVO,而马语为VOS语言,但是通过一些特殊词马语最普遍的VOS也能体现SVO语序。本文初步认定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动词重叠式的功能具有相同之处。此外,马达加斯加语动词重叠式通过附加在词缀前的形位以及词缀本身显示“时”和“态”的标记。其中,有些具备特殊功能的词缀可以对动词的可重叠性加以制约。汉语也有“体”标记,主要位于原式动词和重叠部分之间。其中汉语“体”可以用“V了V”符号标记,而马语语言则借用副词来实现,如“副+VV”。虽然动词重叠式在汉马语言中内部结构有所不同,但是其外部形式有些是一致的。我们认为汉语AA和AAB式和马语中的“VV”和“VV+N”可以相对应。汉马语言动词重叠式表达的意义体现大同小异,主要在祈使句中使语气显得礼貌一些。此外,动词重叠式还能表示短时、随意、轻蔑等意义。动词重叠式在马语中有时候也带有贬义,而这一类动词的原式为中性词,这也是马语动词重叠式所表达的意义的主要特点。我们认为由于汉语缺乏严格的形态标记,其词类和句法成分也不一一对应。只要语境允许,句子中的一些成分就可以省略,而这些特点使汉语动词重叠式能充当的句法成分更加自由。我们认为汉语动词重叠式可以充当谓语、状语、主语和定语,偶尔当补语,而马语动词重叠式只能做谓语、状语、主语和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