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教育惩罚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始终占据着教育争议话题的一席之地。随着国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如今又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引发了舆论的热议。教育惩罚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合理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亟待继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中的反思。基于康德教育学思想的视角对教育惩罚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康德教育惩罚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启蒙运动后期对于“理性”的“再审视”直接引发了康德对于“理性”的反思和批判;莱布尼茨-沃尔夫派哲学思想以及人性论思想对康德的哲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明的家庭教育、敬虔派的道德观念、压抑的中学经历与自由的大学生活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些都潜移默化地促成了其教育惩罚思想的形成。康德的教育惩罚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他的教育思想与其批判哲学体系有着理论本质上的一致性,其中实践哲学中的“自由”、“义务”和“道德”等相关概念为其教育惩罚思想提供了思想来源。康德将教育分为旨在进行身体养育的“自然的教育”和以期塑造自由行动者的“实践的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惩罚思想。针对“自然的教育”,康德认为在儿童最初阶段的身体养育中,自然后果法就是最好的惩罚方式。针对“实践的教育”,康德采取了分阶段论述的策略,认为在儿童阶段,应尽早地将其置于外在准则的规训之下,通过自然性的惩罚和道德性的惩罚,培养儿童依照准则来行动的能力;在少年阶段,应培养其对理性法则的认知和认同,以及通过榜样和规定帮助其认识人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引导其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实现人性的完满发展。本文基于对康德教育惩罚思想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得到了几点启示。首先,教育惩罚的目的在于培养道德的人,这需要教师明确惩罚的目的所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教育惩罚中要将每一位儿童德性的完满同时当作目的,真正体现对儿童道德人格塑造的关切。其次,教育惩罚的方式划分需细致谨慎,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到儿童道德人格成长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再次,在处理惩罚与自由的关系时应力求达成两者的协调和统一,在惩罚中教育者需注意自由的体现,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儿童认识到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理性和道德的规约之上。最后,需注重教育惩罚实施过程中的阶段化和层次化,使相应的教育惩罚从家庭教育开始,贯穿于儿童的整个教育过程,层层递进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中的一项。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特别考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反馈则是检验学生写作方面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反馈主体的不同,反馈类型包括教师反馈、同伴反馈、网络自动反馈等形式。就目前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书面纠正性反馈依旧是主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反馈方式。其次,根据反馈的直接性划分,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方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有更
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培养的必要技能之一。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语言以及非语言技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这就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可能是技能和知识增长的结果,包括读者对词汇、结构(句法)和语音的知识,以及读者先前的知识。元语言意识是指反思和操纵语言结构特征的能力。根据纳吉和安德森(1995)的说法,学习阅读从根本上是元语言的。由此可见,通
本文的研究材料出自于2013年10-12月大同市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发现的御府墓地,该墓地的清理工作由大同市博物馆负责。御府墓地为北魏时期的墓葬群,相关考古资料正在整理中。北魏时期的大同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混居,多种文化交汇融合之地。通过对御府墓地北魏人群人骨材料的研究,从古人口学、古病理学及体质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时人群的生产生活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其与相关古代人群之间的距
20世纪80年代后,在美国标准化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检测美国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标准化测试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和州层面的标准化测试更是在教育问责制的推动下呈现出测试类型丰富、覆盖学科广、使用频率高等特点。标准化测试的诞生改变了传统教育评价方式主观性强、评价标准不唯一等弊端。但是近年来,标准化测试的不当使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
信息技术时代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计算思维能力,那么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非常必要。目前,我国计算思维培养的学校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多用于编程环境之中,因而在很多方面存有不足之处。而设计型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范式,其具有设计性、迭代性、探究性等特征,在很多方面与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求相贴合,因而本研究尝试将设计型学习与计算思维相结合,并引入小学编程课堂,以期通过发挥设计型学
“核心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也相应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以及具备终身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关键生存能力的人,核心素养已经主导了当下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发。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科
等级含义是句子隐含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模式一直是后格莱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学界关于等级含义的推断模式主要包括:主张等级含义默认生成的默认推理模式和认为等级含义基于语境条件生成的语境驱动模式。目前,大量围绕等级词项‘some’的研究认为等级含义的解读符合语境驱动模式,而少部分聚焦词汇等级性的研究则为支持默认推理模式提供了依据。但上述研究基本聚焦于学前儿童和成人的等级含义推断模式,初中生这一
写作是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然而,“写”却是目前高中生四项基本技能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即大多数高中生仅进行被动阅读,没有将阅读时的语言输入与写作的语言输出相结合。随着读后续写题型在越来越多的考试中得到应用,读后续写教学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读后续写的变体之一,以文学作品为依托的“多轮续写”被认为更具促
英语特定阅读理解障碍是英语阅读障碍下的一类亚障碍,是指阅读者在英文单词解码能力和智力正常,能够准确、流利地阅读英文文本的前提下,难以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特定理解障碍,即有完好的英文单词识别技能却显示出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英语特定阅读理解障碍与阅读者词汇加工、语法加工、篇章结构把握、篇章内容推理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阅读者无法成功获得英语阅读材料的正确意义。英
英语课堂展示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随着课堂展示活动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发现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有效性,其中包括评价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课堂展示的有效性与评价方式密切相关,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评价或同伴评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大学生英语课堂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