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穴到光明的旅程——以柏拉图“洞的寓言”解读《他们眼望上苍》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意在通过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洞的寓言”来研究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对这两部作品的对比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洞的寓言”中囚徒对真理的探索之路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主人公詹尼自我身份的实现之旅在过程和思想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作者将“洞的寓言”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他们眼望上苍》。“洞的寓言”是西方著名的哲学作品,柏拉图凭借其对人性的洞察和他的创造性,用具体的形象来体现他的哲学思想。囚徒从黑暗的洞穴到光明世界的一步步探索就代表了人类对于真理的探索,而对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詹尼来说,她要探索的真理就是她——作为一个受压抑的黑人女性——在这个世界中真正应该有的身份和真正幸福的生活。论文以囚徒从黑暗洞穴到光明世界的不同阶段为标志来逐次研究詹尼的自我探寻之旅,从而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詹尼由一个受压抑和束缚的黑人女性最终变为一个坚持自我释放自我的独立女性的人生历程。詹尼其实就是那个被束缚在洞穴中的囚徒,她需要挣脱束缚的枷锁,冲破禁锢她个性的种种压力,释放个性,找到自我,走向光明,走向幸福的生活。论文通过运用“洞的寓言”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去重新解读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不仅使主人公詹尼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清晰,而且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部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詹尼一样走出自己的洞穴探求人生的真谛。
其他文献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作品2001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好评,成为一部畅销作品,同时该作品亦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该作品围绕着华裔移民母女两代人
自2000年马丁提出评价理论之后,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研究该理论。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从词汇和语法方面对该理论进行补充。应用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