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2>O<,3>透明陶瓷制备及掺Cr和Ti的Al<,2>O<,3>激光陶瓷光谱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3142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Al2O3透明陶瓷的性能、用途、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Al2O3透明陶瓷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具有良好的透过性,同时还具有高温强度大,耐热性好和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因而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随着透明陶瓷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透明陶瓷成功用作激光放大介质,这为Al2O3透明陶瓷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即可用作激光陶瓷。 本文以Al2O3透明陶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MgO、MgAl2O4、La2O3等添加剂,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对Al2O3透明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首次研究了掺Cr和Ti的Al2O3激光陶瓷的光谱性能;最后初步探讨了体视学方法在Al2O3透明陶瓷性能表征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MgO和MgAl2O4都是氧化铝透明陶瓷有效添加剂,但MgAl2O4在氧化铝陶瓷中会以第二相的形式存在,成为散射中心;而微量的MgO会随着烧结的进行而挥发,因而掺入MgO的样品其透过率更高一些。 采用La2O3和MgO复合添加比单独掺入MgO或MgAl2O4,陶瓷样品透过率更高,掺杂效果更好,而且随着La2O3掺杂量增大,氧化铝透明陶瓷的体积密度更接近理论密度。当其烧结温度为1750℃,保温时间为1小时条件下,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其样品的全透过率均大于82%,最大值为86%。 本文在对Cr3+:Al2O3激光陶瓷的荧光光谱分析中,首次发现一个670nm波长的Cr3荧光发射峰,该峰在单晶中从未出现过,而陶瓷中另外一个发射峰(697nm)则对应于红宝石单晶的R荧光谱线。通过对Cr3+:Al2O3激光陶瓷的晶场强度参数的计算,表明陶瓷中Cr3+离子所处格位的晶体场强比单晶弱一些,但Cr3+:Al2O3激光陶瓷仍属于强场晶体材料。而且Cr3浓度较高(0.8wt%)时,Cr3+:Al2O3激光陶瓷仍具有较好的荧光发射,并以锐线发射为主。从而有可能在670nm和697nm两处实现激光输出。 首次研究了Ti:Al2O3激光陶瓷的光谱性能,并发现:当Ti掺入量较小时(Mg2+含量不变),由于Mg2+的电荷补偿作用,使得Ti在Al2O3激光陶瓷中只以Ti4+存在,并在410nm处有荧光发射,而单晶中没有Ti4+单独存在的现象,这为Ti:Al2O3陶瓷或单晶新用途的开发,提供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当Ti掺入量较大时,Ti:Al2O3激光陶瓷样品中同时存在Ti4+和Ti3+的荧光发射,其中Ti3+离子的发射谱线与单晶的相吻合。此外,Ti:Al2O3激光陶瓷样品中还存在280nm、420nm左右的荧光发射,它们分别由F+和F心造成的。 最后本文还第一次把体视学方法运用于氧化铝透明陶瓷的性能表征,运用体视学方法可以由组织截面二维的测量值来构筑陶瓷三维结构信息。通过实际的体视学主要参数的计算,成功预测了氧化铝透明陶瓷的透过率的相对高低。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片式元器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而片式元器件中的电极多为贵金属Pd,占据了元器件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降低成本,用贱金属Ni、Cu代替贵金属,目前成
林业的发展能够直接地起到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林业建设当中,无论是造林技术还是抚育技术,都能够帮助林业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
采用先烧结骨架再渗Cu的熔渗工艺制备了一系列WCr/Cu复合材料。基于对WCr/Cu复合材料的烧结和熔渗过程的分析,研究了Cr-W配比、压坯紧实率、骨架烧结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熔渗温
氧化铝陶瓷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氧化铝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较低,通常只有3MPa·m1/2左右,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以聚-L-乳酸(PLLA)为原料,研究了多孔支架的制备、体外降解和软骨细胞的相容性。 采用致孔剂—溶剂淋洗的方法制备多孔支架。按传统方法将明胶颗粒、聚乳酸溶液共混,
Sm_3(Fe,Co,Ti)_(29)N_x是一种具有新的结构、高性能的铁基稀土金属间化合物。但是这种化合物的形成需要稳定化元素的加入,制备工艺十分复杂。本课题通过合金元素的复合添加,并采用先进的HD(Hydrogenation Decrepitation)和HDDR(Hydrogenation-Disproportionation-Desorption-Recombination)法对合金进行破
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国际上公认为先进复合材料(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简称ACM),为国内外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对高性能热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