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十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连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并分析不同院校、不同层次学生及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知晓情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学生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大连市选取十一所不同类型高校的30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参照国内外相关调查、通过专家讨论并进行预实验后最终确定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和艾滋病传播方式两大部分,共22个问题;其中艾滋病基本知识部分包含艾滋病的疾病特点、流行现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四个方面,共12个问题;艾滋病传播途径部分包含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及艾滋病的非典型传播途径两个方面,共10个问题。由经培训的专业调查员现场发放、核查并收回。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经专业人员进行双份录入,并进行双份比对。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查和统计分析,问卷的信度分析用一致性检验,α>0.7则认为信度较好,问卷的效度分析采用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利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51份,回收率为98.37%,其中本科生问卷2528份(85.67%),专科生423份(14.33%);医学生623份(21.11%),非医学生2328份(78.89%)。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2.30%(25602/35412),关于安全套对艾滋病的预防作用及艾滋病的治疗等问题的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86.8%),但对结核合并艾滋病感染、艾滋病潜伏期无症状等问题知晓情况较差,对艾滋病的年轻化流行趋势知晓情况仅为45.4%。被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0.87%(17964/29510),其中,艾滋病的三大传播方式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86.2%),但对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几率一问知晓率仅为20.7%;对吸毒等导致艾滋病的非典型传播方式的知晓程度较低。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较显示,除个别问题外,无论是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还是传播方式,本科生的知晓程度均好于专科生,且多个问题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比较显示,除个别问题外,无论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还是传播方式方面,医学生的知晓程度均好于非医学生,且多个问题知晓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不同层次和不同学校学生的总得分、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及艾滋病传播途径得分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表现为本科生知晓情况普遍较专科生高,医学生知晓情况普遍高于非医学生的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