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控股股东质押股权的行为也相当普遍。具有控制权优势的控股股东,其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益。现有研究显示股权质押行为会加剧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一旦股价下跌也有可能造成控制权转移,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治理风险;同时,进行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也更加倾向于进行盈余操纵,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从审计收费模型来看,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若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对这类公司增加风险预期和审计成本投入,从而影响审计费用。在股权制衡较强的上市公司中,其他股东可以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将会减小,从而能够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另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给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带来的治理风险不同,给股东带来的盈余管理动机也存在差异,股权制衡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的治理效果也不同。因此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收费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调节作用的发挥也会有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实施外部监督的审计师的角度,以2012到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以及股权制衡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同时研究了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收费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作用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相对于不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收费更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审计收费水平越高。研究还发现,在股权制衡较强的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的正向关系会减弱。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非国有企业时更能关注到股权质押所引起的风险因素,并且体现在审计收费中。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审计师的定价决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以及市场监管者的监督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