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中的比喻特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坛,迟子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温情诗意的小说创作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与文学评论家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语言学、修辞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比喻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中的一大语言特色,充分展示了迟子建精湛细腻的语言修辞艺术,本文立足于比喻这一辞格,从迟子建主要的获奖小说及中短篇结集名篇中搜集了大量的比喻句语料,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当代作家迟子建小说中的比喻用例,力图对迟子建小说中比喻的特色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迟子建小说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以及语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为“喻式丰富”,总结了迟子建小说中比喻类型丰富特点。迟子建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娴熟运用各种比喻样式,除明喻、暗喻、借喻这三种基本的比喻类型外,还有较喻、反喻、倒喻、博喻、接喻、类喻等其他丰富的比喻样式,并且迟子建还能够在用喻的时候兼容他格,比喻类型十分丰富。通过统计,迟子建最常使用的比喻类型是明喻,并喜用像类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以“像(是)”出现频率最高;暗喻则使用较少,包括有喻词暗喻和无喻词暗喻,其中喻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第三部分为“喻材极广”,总结了迟子建小说在喻体取材方面的特点。迟子建小说的喻体广泛取材于人物、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具体事件、熟语等各种事物,表现出喻体取材极为广泛的特点。同时,又表现出取材的倾向性,迟子建喜欢从自然事物、本真的乡土生活中去挖掘人们十分熟悉的事物作为用喻的素材;第四部分为“喻能多样”,总结了迟子建小说在功能方面的特点。具体分析了迟子建小说中比喻的表达功能(塑造人物、描写环境)、审美功能(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认知功能(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深化认识)以及篇章功能(辅助情节、照应语境)、风格建构功能,认为其比喻功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认为这种多样性还体现为比喻的“一喻多能”。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早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十六大以来,公务员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立完善公务员制度的目标仍存在不小差距。为此,党的十七届四
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时常引发全社会忧虑情绪,逐渐成为困扰民生的大问题。在2012年“两会”召开前夕,有关热点话题的揣测与讨论一直持续不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业务已经成为消费者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近年来,三大运营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对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使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这一问题,科学行政决策一定要重视理性因素的作用,然而,行政决策者的社会心理对行政决策的科学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心理是一种层次
法国著名汉学家贾克·谢和耐在其所著的《南宋社会生活史》序言中认为:“在蒙人入侵前夕,中国文明在许多方面正达灿烂的颠峰”“十三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认为翻译在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目前,生态翻译学被
对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在高聚物材料改性、缓释材料的制备、均匀共混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就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
大数据给统计学提供了机遇、挑战和紧迫感。本文阐述着大数据的环境利用大数据的目的和大数据带来的整个变革;介绍着有关大数据的研究动向;探讨着大数据包含的信息,大数据的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农行踏上了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对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从业务培训、制度学习、思想教育、绩效考核、风险控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