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不同发育期描述规范及炭疽病抗性分类探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658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柿(Diospyros kaki)作为我国传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进行再加工。近年来柿产业发展迅速,除传统的东亚地区外,柿在地中海地区也是商业化种植的重要水果之一。炭疽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在大多数果树上都有发生,我国柿主产区大多数栽培品种对柿炭疽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不高病情一旦爆发对柿产业的发展和果农经济收入会造成严重影响。而炭疽病的防治不能一味的依赖化学防治,需要结合一定的管理措施及新的抗性品种的选育,从多方面为柿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本研究首先基于BBCH(Biologische Bundesanstalt,Bundessortenamt Chemische Industrie)标准,对栽培柿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状态进行了精确、标准化描述;其次,通过室外炭疽病浸染实验,对130份柿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及鉴定,为柿炭疽病抗性种质筛选鉴定及未来抗性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如下:1.以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中4种柿代表类型‘太秋’(‘Taishuu’,雌雄同株)、‘罗田甜柿’(‘Luotian Tianshi’,雌株)、‘磨盘柿’(‘Mopanshi’,雌株)和‘雄株8号’(‘Male 8’,雄株)为材料,依据BBCH-Scale标准对其生长物候期进行了系统性编码描述,将柿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分为营养物候期和生殖物候期。营养物候期包括:芽发育期(0)、叶发育期(1)、新梢发育期(3)、和衰老休眠期(9);生殖物候包括:花蕾出现期(5)、开花期(6)、果实发育期(7)、和果实成熟期(8)。基于以上标准,绘制了四个代表柿品种发育期示意图。在芽发育期(0阶段),‘磨盘柿’芽发育较早。在花朵发育(5和6)阶段,‘太秋’和‘雄株8号’花芽膨大和开花较早。此外,‘雄株8号’的开花期最长,这些特征更有利于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或者自然杂交。‘磨盘柿’的果实生长发育期(7和8阶段)时间最短,‘太秋’果实的着色时间早于‘磨盘柿’和’‘罗田甜柿’。2.柿炭疽病分离与鉴定,对‘太秋’、‘磨盘柿’、‘富平尖柿’不同发病部位(枝、叶、果)柿炭疽病病菌分离纯化后获得5个疑似不同类型的菌株,根据柿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与致病性分析,最终确认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内炭疽病病原菌为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horii)。3.对柿炭疽病侵染不同部位后的发病特征观察以及国家柿种质资源圃2019-2020年两年的炭疽病发病情况调查,总结了柿炭疽病发病规律:柿炭疽病对柿树幼嫩的枝条、成熟期的果实以及叶片都具有较强的侵染性,并且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下旬至10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其发病迅速、致死率高并形成侵染循环模式,因此对于果园柿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以防为主,辅以各项农艺措施;对柿炭疽病病原菌防治药剂的选择进行了初步实验,得出戊唑咪鲜胺、苯甲嘧菌酯和唑醚戊唑醇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作为大田炭疽病防治的备选药剂。4.柿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分类标准的初步制定。抗性调查应在以往对病斑数量的统计的前提下对发病材料的各项表型性状进行记载,包括初始发病时间、病斑大小、发病的严重程度、病斑的扩展速率等进行综合分析。抗性人工鉴定侵染的方法选择区域孢子悬浮液点滴法代替喷涂法,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发病情况进行更系统化的调查;对130个柿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及表型描述,筛选出一个抗病品种‘垣曲八月红’,6个中抗品种:‘宁波铜盆柿’、‘诏安元宵柿’、‘橙苏柿’、‘保山大方柿’、‘海库曼’、‘延津硬柿’,并总结了抗性分类标准的实验方法及鉴定流程。
其他文献
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过去60年间该病害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流行超过10余次,冬春小麦减产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专化性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侵染引起,而田间小麦被BYDVs侵染后则叶片呈现倒V字形黄化,植株矮化,分蘖减少等症状,与此同时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品
苹果树腐烂病由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 mali引起,一直以来在我国各苹果种植区普遍发生,导致苹果产量大大降低,品质下降,树势衰弱,严重时主干枯死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由于对腐烂病菌的致病机制了解程度不深,导致其防治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动植物和微生物都含有CAP蛋白,并且在生长发育、致病、免疫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然而植物病原真菌CAP蛋白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未见报
涩感作为干红葡萄酒中最基本的感官特性,受葡萄酒中含酸量、还原糖、酒度、总酚、单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缩合单宁是引起涩感的主要物质。而缩合单宁由于其结构组分的不同,可以使葡萄酒表现出光滑性、天鹅绒般、干燥感、微粒感、粗糙感、褶皱感等不同的涩感特征质量。为探究葡萄酒中涩感特征质量与其组分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取新疆、内蒙古和甘肃产区不同年份的干红葡萄酒作为试验酒样,结合化学分析(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
GAPCp是质体形式的GAPDH,国内外研究发现GAPCp广泛存在于植物并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生理代谢途径,但是GAPCp在植物抗逆过程行使的功能依然不清晰。本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克隆出2个质体GAPCp基因,分别命名为TaGAPCp1和TaGAPCp2基因,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探究TaGAPCp1/2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发酵型红枣酒酿造工艺及香气成分进行探究。首先,选取新疆骏枣为试验材料,并针对干枣不易取汁的弊端,采用高温蒸煮与酶解浸提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红枣汁的取汁效果。其次,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取汁工艺和红枣酒发酵工艺参数。最后,通过GC-MS对红枣酒不同发酵工艺参数下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红枣酒的特征贡献香气及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指标,以期为日后发酵型红枣酒的深加工研究提供一定
近年来,我国村庄的产业结构更新和环境建设优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许多村庄在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改造建设的同时出现包括乡村景观综合效益较差、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缺乏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村庄乡土景观变得畸形,不仅造成了原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乡村特色景观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对村庄特色文化的发展延续造成阻碍。长此以往下去,对于我国乡村整体建设都将带来无法扭转的影响。2018年,晋源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在革兰氏阴性菌整个基因组中占比达到1/4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Ⅵ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等物质在细菌种间、种内竞争、群集效应、压力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截止目前,T6SS系统的主要结构组分及其各组分所发挥的功能是人们研究较为深入的部分,但在T6SS基因簇上,依旧存在有大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全党范围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调查研究在党的国家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持高度重视的态度,他一直都将调查研究强调为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决策的先决条件,也是加强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方式。广大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响应号召,在田间地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范围的农村调查活动,为更好地为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推动乡村
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食性杂,主要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棉铃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因此,急需开发新的防治靶标来控制害虫。固醇是昆虫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然而昆虫不能合成该营养,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因此,胆固醇的吸收转运对于昆虫的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我国重要害虫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对食物中固醇营养吸收关键因子NPC1b(Niemann-Pick type C1b)基因开展了应用基础
链霉菌(Streptomyces)次级代谢产物作为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本实验以5株土壤链霉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NOESY、MS、CD和X-ray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