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思维能力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自从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被提出后,对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从未停止。但通过日常观察和教师经验发现目前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仍不甚理想,所以,本论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认识水平、实施情况、实施的困难和优势三个方面出发,自编教师问卷对教师生物学教学中对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现状是:(1)教师对科学思维能力内涵不明确;(2)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较了解;(3)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较强烈;(4)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措施落实具有高考压力和缺乏具体实施方法等困难;(5)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有贴近生活,科学史丰富,可以实验教学等优势。然后,从胡卫平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三维结构出发,自编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自评量表,并结合某市2019届高二年级附中集团联考试卷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是:(1)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学思维方法上演绎与推理方法和模型与建模最弱,而在科学思维品质上独创性和批判性最弱;(2)高二明显强于高一,其中科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对科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3)男女整体基本无差异,在具体方法和品质上各有强弱;(4)与生源呈正相关;(5)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时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弱于学习生物学知识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为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先基于其影响因素,对社会、学校和教师分别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议。最后,针对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种科学思维品质提出了以下策略: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维度分别提出了活用教材插图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概念性变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论证式教学——CER(主张-证据-推理)论证模型和科学史教学策略;在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维度分别提出了推广STS(科学-技术-社会)试题,深化思维策略、精练典型试题,形成范式策略、对比变型试题,促进多解策略、例举开放性试题,创新生活策略、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辩证思考策略。并结合相关策略分享部分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