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地下害虫,严重危害韭菜生长。目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方法是施用化学杀虫剂,但过度依赖化学药剂与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相悖。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的优点,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其它昆虫相比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防治资源较为匮乏,实验室团队前期从罹病韭蛆幼虫中分离到一株对韭蛆具有高致病活性的病原真菌,以期作为韭菜迟眼蕈蚊新的生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及ITS同源性比对,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进而探究该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杀作用,并进行盆栽试验初步探究该菌株的田间防治作用,同时探究了不同温度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能力的影响,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在23℃下培养4 d后,菌落直径为7.16-7.32 cm,菌落为圆形,菌丝呈白色,细长毛状,显微观察菌丝为无隔菌丝,顶端有黑色的球状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囊孢子。经18S r DNA和ITS测序分析,Blast比对结果与已报道的冻土毛霉菌Mucor hiemalis诸多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可定义为冻土毛霉菌的一株新菌株。根据试验发现,冻土毛霉菌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1℃-2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3℃。冻土毛霉菌最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8℃,28℃时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最低,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为:18℃>23℃>13℃>28℃。不同温度条件下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死亡率试验证明,在28℃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受到抑制,28℃时用10~6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第4 d死亡率为29.67%,经10~7孢子/ml处理后的第4 d韭蛆的死亡率为72.50%;23℃时10~6、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3.34%、94.17%。23℃是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产孢、侵染韭菜迟眼蕈蚊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明显,对于卵和蛹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处理后第4 d,对1-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10~5、1.21×10~5、0.7×10~5、1.89×10~5,对卵和蛹的LC50分别为5.95×10~8、1.25×10~5当冻土毛霉菌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0~7孢子/ml时,对韭菜迟眼蕈蚊1-4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1.49、2.29、2.52、2.69,对卵和蛹的LT50为1.37、2.10。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受冻土毛霉菌侵染后,发病初期幼虫行动迟缓、取食量减少,消化道存有少量食物;发病中期基本不移动,不取食,虫体略透明,脂肪体和消化道溶解;后期虫体呈淡黄色或者黄褐色,虫体软化,用毛笔轻触即破,幼虫已死亡;末期从死亡幼虫体内长出白色菌丝,顶端有黑色球状孢子囊。在盆栽试验中,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8.64%,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9.44%,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59.45%,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86.11%。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34.21%,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4.86%,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7.36%,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78.37%。
其他文献
对50个玉米品种上的主要害虫与天敌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利用害虫数量计算的虫情指数进行了抗虫性鉴定。并对50个品种上总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不同品种上的害虫与天敌的优势种与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抗虫性鉴定表明,不同品种间的抗虫性高低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的抗性也不同。未发现同时高抗桃蛀螟、亚洲玉米螟、棉铃虫这3种穗虫及棉蚜、玉米蚜、禾缢管蚜
为满足细支卷烟对烟叶原料的需求,降低烤后烟叶含梗率。本试验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基长度处理,通过探索不同去基长度对烟叶鲜干重的影响,确定最优去基比例;同时以普通散叶烘烤为对照探究去基散叶烘烤特性、优化烘烤工艺,最终对比最优烘烤工艺下不同烘烤模式的烤房参数、烟叶特性、烟叶质量、烘烤成本,得出烤烟去基散叶烘烤的特性及其配套技术。主要结论如下:烤烟在去基散叶烘烤模式下,烟叶最适宜的去基比例为去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关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民生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202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就了世界脱贫史上的光辉战绩。中国需要对自身脱贫经验进行总结,这既是为更好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也是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本文的研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国居民对绿色、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因而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虫螨腈因其低毒高效、活性显著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型的吡咯类杀虫、杀螨剂品种之一,可有效替代传统高毒农药产品,其应用前景广泛。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合专家会议(JMPR)重新评估了虫螨腈残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已发展为山东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有加重危害趋势。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前期研究确定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但病原菌的消长、检测及耕作方式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等问题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消长规律和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小麦收获后对病田中的残体进行了假禾谷镰刀菌的分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麦蚜危害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原因。研发基于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的麦蚜控制新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一种重要的根际促生菌。研究表
山楂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果品,但因其高酸度限制了山楂制品的开发。酿造山楂酒是山楂深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传统的山楂酒具有酸味明显,香气不突出,口感不协调等缺点。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果酒具有能够降低果实酸度、增加香气、缓解果酒的酸感等优点。本研究以山楂鲜果为原料,以降低山楂酒酸度、改善香气为目标,对山楂果实的二氧化碳浸渍过程、山楂酒发酵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二氧化碳
黄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其对黄瓜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从广西地区黄瓜枯萎病高发区土壤中分离出拮抗真菌,对黄瓜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试验。旨在挖掘可用于防控黄瓜枯萎病的拮抗真菌。首先,对分离到的各真菌菌株进行对峙筛选;其次,探索拮抗真菌的抑菌潜力,再对确定的候选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然后将其应用于盆栽黄瓜试验,验证其促生长和防病效果,并在黄瓜盆栽试验中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食兼用型水果,品种多、产量大,成熟采收期集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果胶含量高且凝胶性能好。目前我国山楂的主要利用方式为鲜食、制罐、入药和山楂片、果丹皮等凝胶制品的加工等。如何满足优质山楂原料的全年供应,降低贮藏成本,是实现山楂提质增效加工利用的关键。本试验以山楂的生理品质、营养成分、酚类物质含量、凝胶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等为评价依据,比较山楂品质的种间差异性,研究贮藏温度和干燥处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等其他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耕作制度以及气候的改变,该病害的发病情况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是小麦赤霉病最主要的病原菌,其可以产生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该真菌毒素会对谷物造成重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