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干涉效应的高精度光纤液位传感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位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测量参数之一,它的准确测量在航天航空、石油勘测、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多模干涉效应的光纤液位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廉以及便于携带和可高度集成等优点逐渐成为光纤液位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多模干涉效应的光纤液位传感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针对目前此类液位传感器所存在的测量范围小、精度低以及不易与液体接触等问题,设计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探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多模干涉效应的光纤液位传感器理论与实验研究:对光纤多模干涉基础理论和液位传感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单模-无芯-单模(SNS)、多模-无芯-多模(MNM)、多模-单模-多模(MSM)三种常见的基于多模干涉理论的光纤液位传感结构的传输光谱特性,推导出了谐振波长随液位变化的关系,为后续传感器的设计优化和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多模干涉型反射式光纤液位传感技术研究:提出了单模-无芯-金膜和单模-无芯-单模-多层介质膜两种不同的反射式光纤液位传感结构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5.8cm的SN-金膜结构和20cm的SNS-多层介质膜结构对蒸馏水溶液的液位测量灵敏度分别为185.2pm/mm和41.6pm/mm。相比于传统的透射式方案,反射式结构易于与液体进行接触,且能实现对光波信号的往返两次调节,使得实际液位测量现象更加明显。
  3.基于光谱重构的高精度光纤液位传感技术研究:通过结合波长采样的光谱重构方式和最小方差计算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液位测量,此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光谱仪结构,采用可调谐激光器、光电二极管和数据采集卡进行了替代,既节省了系统成本,又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测量精度。最终搭建起了一个高精度光纤液位测量系统,对稀硫酸溶液在13cm的液位测量范围下实现了75.6pm/mm的测量灵敏度和0.1mm的测量精度。
  4.通过硬件系统选型、软件程序编写以及传感器的封装构建了一款集成化光纤液位测量样机,实现了稳定可靠的自动化液位和折射率测量。
其他文献
常规高斯光束由于远场光斑形状单一、能量分布不均匀且存在一定发散角等缺点,难以满足激光应用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将高斯光束整形成特定强度和相位分布的特殊
  光场,在光学领域吸引了广泛关注。空间光调制器的普及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激光光束整形技术的进展,有望实现激光光场的动态精细调控。
  论文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利用复振幅调控技术将高斯光束整形为特殊空间结构光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阐述了利用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光束整形的基础理论,包括相位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复振幅调控技术以
目标分割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多年来研究人员对目标分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一直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兴起的深度学习技术将目标分割的性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很多工业场景下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目标分割模型大多侧重于追求更高的检测性能(例如mAP等),对于许多相对单一的工业场景来说,更高的分割精度比检测性能更加重要,例如工业测量、工业缺陷检测等场景。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目标分割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目标分割模型,并尝试将模型应用于工业场
相偏光栅投影技术是一种结构光非接触测量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和优良前景。虽经过多年发展,但现有的相偏光栅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基于数字相偏光栅投影技术,研究相偏光栅投影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相位展开算法,本文提出一种不用约束相位展开路径的空间相位展开算法,它可以较快地完成相位展开,同时又能避免噪声在包裹相位图中的传播。该算法将包裹相位图的像素点进行分类,并利用检测出的边缘像素点对包裹相位图进行分区,对各区分配叠加相位值后,对不同类别的像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商品包装印刷后的成品质量,故用于制备包装的模切板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模切板加工等非金属加工行业,传统锯床切割技术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等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高效、高精度、低成本的激光模切机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轴快流CO2激光器因其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范围广、功率稳定性好和非金属材料吸收率高等优点,是精密模切板加工的首选激光器。然而激光加工模切板存在着“火柴头”现象、切割缝宽不均匀、功率随动控制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STM32F103ZET6的轴
空芯反谐振光纤(HC-ARF)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空芯微结构光纤,其利用反谐振原理进行光信号传输。该种光纤具备低损耗、超宽传输带宽、高双折射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高功率超快激光传输等领域。本论文主要对HC-ARF进行结构设计与光学特性分析研究,对普通传统反谐振光纤进行结构创新,结合有限元基本思想对光纤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光纤性能,有利于此类光纤的实际制备及应用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论文从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研究背景、导光机理出发,简要介绍了此类光纤的实践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通信系统将无法满足未来的网络容量需求。基于多芯光纤(Multi-core Fiber, MCF)的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DM)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因此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多芯光纤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制备高性能的多芯光纤与标准单模光纤之间的复用/解复用器件。通过复用/解复用器件,多芯光纤的每个纤芯才能够与单模光纤连接,实现光信号的输入/输
随着网络数据流量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光纤通信正朝着超高速率、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和超低损耗的趋势发展,这对如何控制从发射机到光纤信道再到接收机这一传输过程中引入的物理损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物理损伤包括损耗、色散与非线性,本文主要聚焦色散效应。为了能在数字域更好的补偿色散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劣化和对光信号质量的影响,需要在接收端对系统色散进行精确估计,由此诞生了多种色散估计算法。本文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思想开展色散估计算法研究,结合仿真软件VPI与Matlab平台搭建单载波28GBaud长距离偏振
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商品包装印刷缺陷检测,具备良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针对商品包装,从结构、色彩等方面检验商品包装印刷是否合格,检测出缺印、多印、偏色、偏移等缺陷,对正品与次品进行分类,旨在服务于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针对课题研究目标,着重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不良品识别算法,其中印刷结构一致性的检测是本文算法的核心,本文提出了基于边缘点集距离与基于HOG特征的两种算法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使用霍夫直线检测进行图像的初始姿态估计,并搭建图像金字塔结构进行由粗到
铜的高反射性和高导热性对于激光焊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红外波长光纤激光焊接铜材料,吸收率低。采用450nm蓝光半导体激光铜焊接,吸收率高,成为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单一蓝光激光器价格昂贵。本文重点研究了蓝光半导体激光与光纤激光复合方法,模拟了复合光源焊接铜材料的工艺参数,设计了450nm蓝光与1060nm光纤激光复合装置,为制造商们提供一种既节约成本而又高效的铜材料激光焊接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了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焊接铜材料的优势,焊接接头设计、激光能量密度、焦点位置、保护气体
磁性微纳颗粒由于其操控方式的优越性、尺寸微观性,从而在癌症靶向治疗、生物分子筛选等场景应用广泛。目前磁性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存在颗粒尺寸、结构不可精确调控,或需要额外模板,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等固有的难以克服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基于纤维内部Plateau-RayleighInstability(PRI)制造微纳颗粒的方法,通过控制宏观预制体的结构,控制磁性微纳颗粒径向和方位角上的结构;通过控制拉制纤维的直径,控制磁性微纳颗粒的尺寸,将使结构、尺寸精准可控的磁性微纳米颗粒的简单、高通量生产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