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丙戊酸钠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是一线的广谱抗癫痫药物,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甚至加重。为了保证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建立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学,测定临床患者稳态血药浓度,分析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对肝功能异常、疑似线粒体疾病以及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检测线粒体聚合酶γ(Mitochondrial DNA Polymeraseγ,POLG)基因型多态性,并结合文献资料计算该基因的突变频率;最后,结合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基因检测,对癫痫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制定安全、有效、经济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1)以色谱柱为Agilent Proshell 120 EC C18(3.0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超纯水(含0.01%乙酸)-甲醇、流量为0.5 m L·min-1的色谱条件,以电喷雾离子源(ESI)为0-3.5 min:to MS,3.5-6 min:to Waste,负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的质谱条件,丙戊酸m/z 143.3→143.3,内标双氯芬酸m/z294.3→250.1,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方法。(2)对应用丙戊酸钠常规剂量(20~30 mg·kg-1)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稳态血药浓度监测,并调整用药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再次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VPA日剂量、基础疾病及合并其他抗癫痫用药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患者血药浓度的因素。(3)对于肝功能异常、疑似线粒体疾病或调整剂量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的患者,采用数字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方法测定POLG基因多态性。以1×NH4Cl预处理液提取白细胞沉淀,并将其保存在核酸纯化试剂中。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中加入1.5μL处理好的白细胞样本并放进荧光检测仪进行检测,分析POLG基因多态性,计算POLG基因突变频率,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用药。(4)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诊断为癫痫且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97例患者进行经济学评价。可分为经验治疗组、TDM组、基因组、TDM+基因组,观察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1年内的癫痫发作频率、再次因癫痫发作入院治疗的情况,治疗期间与癫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在治疗癫痫疾病期间的总成本(C)、治疗有效率(E)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将血药浓度检测以及基因检测成本下调3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经过方法学验证,血清中丙戊酸浓度在5-200μ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4291X-2.6914(R~2=0.999)。批内、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5%,相对偏差(Relative Error,RE)均在±4%范围内。丙戊酸在低、中、高质量浓度下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内标双氯芬酸的提取回收率为(98.05±2.71)%。基质对丙戊酸及内标双氯芬酸的测定影响较小。在室温放置24 h、反复冻融以及-80℃下长期冷冻等条件RE均在±15%以内。该方法具有专属性强、重现性高、稳定性好的特点。(2)本研究共纳入105例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患者,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59.24±38.25)μg·m L-1,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比例为44.76%,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治疗范围内可能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患者调整用药剂量后,105例患者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71.62±21.83)μg·m L-1,且浓度达标率为79.05%。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到的患者基本资料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VPA日剂量、腹泻呕吐、心力衰竭是影响患者血药浓度的关键因素(P<0.005),其中丙戊酸钠的日剂量影响最大(t=5.145)。(3)对38例患者进行POLG基因检测,其中22例患者调整用药剂量后仍疗效不佳,16例患者肝功能异常或疑似线粒体疾病。结果显示POLG A467T、W748S基因位点为野生型GG、CC的有37例,1例患者出现了POLG A467T、W748S基因纯合突变AA、GG。POLG基因突变频率为0.88%。同时为1例POLG基因突变患者更换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为其余疗效欠佳的患者调整VPA剂量或者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4)根据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计算有效率,经验治疗组、TDM组、基因组、TDM+基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93.30%、95.45%。通过总成本(C)/总有效率(E)得到成本-效果比(C/E)。将经验治疗组的总成本(C)和C/E值与其他三组进行比较,TDM组、TDM+基因组的总成本(C)和C/E值与经验治疗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得出两项检测技术价格下调30%后的结果与未调整前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结果可靠。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方法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能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临床样品中丙戊酸的稳态血药浓度,满足临床检测需求,为指导个体化用药奠定研究基础。(2)不同年龄的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剂量有所不同,丙戊酸钠的日剂量对患者的血药浓度影响较大。合并基础疾病对丙戊酸血药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多数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其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内,临床上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3)本研究采用数字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癫痫患者的POLG基因多态性,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在38例患者中POLG基因型的突变频率较低。POLG基因突变患者建议更换治疗药物,未发生突变患者应根据TDM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调整剂量或用药方案。(4)血药浓度监测能保证患者的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在长期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的癫痫治疗成本。同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用药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