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土壤及针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山地、岗地和平地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以及针叶Ca、Mg和S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山地环境下,红松人工林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与坡位有关,上坡处的含量比下坡处低;岗地和平地环境下,红松人工林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与海拔有关,基本上是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土壤中有效S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并不明显;不同地形条件下,在0-20cm和20-40cm土层,岗地环境下土壤交换性Ca2+、Mg2+和有效S的含量较高,在40-60cm土层,山地环境下交换性Ca2+和Mg2+的含量较高,岗地环境下有效S的含量较高。 (2)红松人工林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非常明显,各样地基本上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效S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不明显。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交换性Ca2+的含量均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交换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均是在0-20cm土层最高,20-40cm和40-60cm土层含量相差不大。 (3)红松人工林针叶营养含量与纬度有关。山地环境下,随着纬度的降低,Ca的含量升高,Mg的含量降低,S含量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岗地环境下,1年生针叶Ca和Mg的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2年生针叶Ca的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Mg的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平地环境下,无论1年生还是2年生的针叶,Mg和S的含量都是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针叶Ca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不同地形环境下,无论是1年生针叶还是2年生针叶,Ca和S的含量均是在山地环境下较高,Mg的含量在岗地环境下较高。2年生针叶Ca、Mg和S的含量比1年生针叶的高。 (4)无论在山地、岗地还是平地环境下,土壤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以及针叶Ca、Mg和S含量的变异性基本上属于中等变异性,且变异系数较大。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交换性Ca2+、Mg2+和有效S含量的水平变异性基本上属于弱变异性,变异系数较小;垂直变异性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较大;针叶Ca、Mg和S含量的变异性属于中等变异性,但其变异系数较小。 (5)红松针叶Ca含量与土壤中交换性Ca2+含量不相关,红松针叶Mg含量与土壤中交换性Mg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红松针叶S含量与土壤中有效S含量不相关。针叶Ca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针叶Mg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针叶S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