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节水灌溉技术评价研究出发,总结了我国节水灌溉效益评价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通过对节水灌溉主要影响因素及效能表现形式的分析研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简捷性、层次性、预测性及针对性等六项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提出了用于评价阜新示范区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功能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四项准则层和节水、节能、节地、增产、省工、转移效益系数、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缓解缺水压力、安全可靠性、农民接受程度、水环境生态平衡、综合效益发挥、负面效应、土地适宜性等16项指标层。并用此指标体系对阜新示范区六种节水灌溉措施相对于传统沟灌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在辽西北地区大力推广实施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措施,进行合理排灌,可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缓解当地水资源匮乏、开发的压力,增强农业抗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有利于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辽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得出不同节水灌溉措施的优势次序为:微灌>膜下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农艺措施。
在研究中还发现,节水灌溉评价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所需资料多,涉及面广,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又是一项十分严谨而复杂的工作,针对此,提出了对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和有关部门加强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所需资料的积累与规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