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原阶段,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随之而来的长寿风险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低,企业年金发展存在阻碍,仅靠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难以克服老龄化带来的各类困难,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无法满足老年人口骤增所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种种困境表明我国对第三层次养老保险的需求与日俱增。就我国目前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第三层次养老保险的发展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潜力仍然巨大,这也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近20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第二层次以及第三层次养老保险的发展,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问题,二三层次养老保险发展缓慢,使得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层次上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任由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基本养老金的支出将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长,加重我国财政负担。人口老龄化是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如果政府承担了主要的养老责任,个人养老意识得不到强化,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将难以为继。我国企业年金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覆盖面小,绝大部分人难以享受未来企业年金可能提供的退休生活保障。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重要阶段,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几经探索和尝试,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境,我国实施试点的税收递延优惠政策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提供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及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国内学者们对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定义,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缘由的分析,简要介绍了学者们关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归纳了文中的创新点并总结了不足之处。
第二章阐述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动力机制的概念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含义。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多层次体系中的定位、理论界定、相关概念辨析等进行了叙述。并对研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包括福利混合经济理论、养老保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及创新扩散理论。
第三章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及面临障碍进行了总结。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背景及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简单梳理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当前的模式——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现状,指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当前面临的障碍:市场风险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产品缺乏吸引力、缺乏对保险公司的激励政策,反映出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四章选取了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德国、私人养老金市场发达的智利和率先采用税收优惠的模式设立了个人退休账户的美国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国家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发展的背景、动力源及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三类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的异同,并得出需要明确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定位、加快保险金融市场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结合基本国情发展等四点启示。
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推动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源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根据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要素,设想了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功能及原理等,最终构建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文中从创新扩散机制、支撑保障机制以及行为经济学和福利混合经济理论方面描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原理,以及动力要素如何通过动力原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
第六章结合全文,从政府、市场及个人角度出发给出了完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思路,提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合理兼顾各主体利益、营造健康安全市场环境、积极促进金融市场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良性互动、加强产品设计、加快人才培养及个人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分析德国里斯特养老金计划、智利年轻人社会保障补贴方案及美国个人退休账户等三个典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动力及其动力机制异同点,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初步构建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分析各动力要素在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二是在国外经验借鉴及国内动力机制构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各主体利益、健全法律法规营造健康安全市场环境、加强产品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个人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等。三是通过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动力机制的发挥,有助于更好实现政府责任的部分转移,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促进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更好抵御老年人长寿风险,为老年人退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近20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第二层次以及第三层次养老保险的发展,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问题,二三层次养老保险发展缓慢,使得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层次上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任由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基本养老金的支出将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长,加重我国财政负担。人口老龄化是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如果政府承担了主要的养老责任,个人养老意识得不到强化,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将难以为继。我国企业年金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覆盖面小,绝大部分人难以享受未来企业年金可能提供的退休生活保障。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重要阶段,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几经探索和尝试,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境,我国实施试点的税收递延优惠政策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提供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及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国内学者们对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定义,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缘由的分析,简要介绍了学者们关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归纳了文中的创新点并总结了不足之处。
第二章阐述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动力机制的概念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含义。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多层次体系中的定位、理论界定、相关概念辨析等进行了叙述。并对研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包括福利混合经济理论、养老保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及创新扩散理论。
第三章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及面临障碍进行了总结。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背景及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简单梳理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当前的模式——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现状,指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当前面临的障碍:市场风险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产品缺乏吸引力、缺乏对保险公司的激励政策,反映出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四章选取了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德国、私人养老金市场发达的智利和率先采用税收优惠的模式设立了个人退休账户的美国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国家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发展的背景、动力源及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三类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动力的异同,并得出需要明确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定位、加快保险金融市场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结合基本国情发展等四点启示。
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推动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源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根据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要素,设想了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功能及原理等,最终构建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文中从创新扩散机制、支撑保障机制以及行为经济学和福利混合经济理论方面描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原理,以及动力要素如何通过动力原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
第六章结合全文,从政府、市场及个人角度出发给出了完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思路,提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合理兼顾各主体利益、营造健康安全市场环境、积极促进金融市场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良性互动、加强产品设计、加快人才培养及个人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分析德国里斯特养老金计划、智利年轻人社会保障补贴方案及美国个人退休账户等三个典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动力及其动力机制异同点,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初步构建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分析各动力要素在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二是在国外经验借鉴及国内动力机制构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各主体利益、健全法律法规营造健康安全市场环境、加强产品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个人培养正确养老观念等。三是通过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动力机制的发挥,有助于更好实现政府责任的部分转移,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促进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更好抵御老年人长寿风险,为老年人退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