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下的佼佼者,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体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有关调查发现,相比本、专科学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相对缺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常常导致运动量缺乏。伴随着家庭、学业、择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问题。屡见不鲜的硕士研究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他们通向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一块巨大绊脚石。当前的高校和社会都处在快速的转型期,因为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研究分析当前形势下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水平,找到调节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方法则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其心理压力水平的调查,深入探究了体育锻炼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水平的作用和影响。为提高我国高校在读硕士硕士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1.宁波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总体上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近三分之一的硕士研究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经常参与锻炼的硕士研究生仅占19.7%,硕士研究生体质状况令人堪忧。2.宁波大学有38.0%的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水平偏高,具体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已婚高于未婚、文科高于理科,其主要压力来源是自身的学业和就业方面。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过高已经成为了一种较突出的社会问题。3.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项目、方式、时间、频率、强度与其心理压力水平具有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以社会交际为锻炼目的,以散步、跑步、羽毛球为锻炼项目,以结伴锻炼为锻炼方式,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每周锻炼频率3-4次,以中小强度参与体育锻炼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较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