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TGF-β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体外模拟神经损伤模型及SD大鼠T10脊髓钳夹损伤模型。通过BMSCs体外共培养、体内移植两种方式,探索BMSCs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1)全骨髓差速贴壁生长分离法将SD大鼠双后肢股骨、胫骨骨髓内的BMSCs进行分离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性状;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2、CD3、CD45和CD90的表达;同时通过诱导成骨、成脂肪、成神经分化来鉴定BMSCs。细胞差速贴壁法将出生1-3天SD大鼠脑组织中的AS进行分离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生长性状;应用GFAP-FITC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2)构建TGF-β1诱导AS体外模拟神经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诱导后AS的胶质化水平,对AS损伤模型进行评估。构建SD大鼠T10脊髓钳夹损伤模型,造模后通过运动功能评价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对脊髓损伤模型进行评估。(3)体外将TGF-β1诱导的AS与BMSCs共培养12h,Western Blot检测各实验组CSPGs表达水平。造模后1周对随机分组的SD大鼠局部移植BMSCs,在随后的1-4周内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Western Blot检测CSPGs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全骨髓差速贴壁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速度快,扩增能力强,传代培养3代后细胞可获较高纯度。通过差速贴壁法培养的AS增殖速度快,经震荡及传代培养后细胞纯度高,经GFAP-FIT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纯度达97.4%满足实验的要求。(2)体外AS神经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AS形态发生改变,胶质化水平增高。造模后,大鼠出现明显截瘫(BBB<4分),病理检测脊髓正常结构破坏等。(3)体外共培养12h后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CSPGs表达。共培养组CSPGs表达较非共培养组明显降低(P<0.05)。体内移植后1-4周,治疗组与手术对照组大鼠下肢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但是B组较A组大鼠恢复好,两组大鼠BBB评分B组较A组显著提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B组大鼠脊髓内CSPGs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通过全骨髓差速贴壁分离培养法能够获取较高纯度的BMSCs;通过细胞差速贴壁分离培养法可获得较高纯度AS。(2)成功构建TGF-β1诱导AS体外神经损伤模型及SD大鼠T10脊髓钳夹损伤模型。(3)BMSCs经体外共培养及体内局部移植两种方式均可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I/R)模型,探讨加贝酯(GM)、缺血预处理(IPC)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兔肺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①假
在舰船实时监测数据库的数据挖掘中,针对使用传统数据挖掘方法伸缩性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舰船实时监测数据库的多来源数据深度挖掘方法,利用差集交叉计数策略,将舰船实时监
背景: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状动咏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咏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咏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
目的了解我县待孕夫妇的健康状况,从遗传史、家族史、疾病用药、饮食生活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找出影响优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国家计生委制定的孕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和学校教育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学校教育管理是保证核心素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现状和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以改善预后。方法通过荟萃分析方法,分析近10年国内发表的急性下肢缺血文献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
目的建立阿齐沙坦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柱采用华谱Unitary-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1 000 m L中含40 mmol磷酸二氢钾和3
目的超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创、安全。已经有试验证实了超声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明确的疗效,但是都是基于止痛药作为对照,
目的:收敛化瘀法是导师在多年实验观察与临床经验总结基础上,所提出治疗痔的中医立法。本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300例痔患者(包括各期内痔及混合痔)为研
目的:探索在混合痔的治疗中,能进一步提高其治疗彻底性、对肛门功能保护好、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3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