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二氯苯胺作为除草剂、杀虫剂和偶氮染料合成和降解的中间体,有广泛的途径进入并积存在人类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3,4-二氯苯胺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对于研究苯胺类物质的生殖毒性机理,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对预防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雄性性成熟Wistar大鼠40只,平均体重250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灌胃玉米油)和四个二氯苯胺暴露组(剂量分别为39mg/kg,81mg/kg,170mg/kg和357mg/kg)。每只大鼠每天灌胃一次,每次剂量为0.5ml/100g,连续五周。于末次暴露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量体重及各脏器重。进行如下实验:1、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睾丸和附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亚显微结构,附睾精子亚显微结构。2、采用组合酶-percoll梯度法纯化睾丸生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生精细胞DNA损伤。3、血细胞计数法检测附睾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精子存活率。4、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精子顶体酶活性变化。5、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体外检测精子顶体反应率变化。6、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精子DNA损伤。结果:研究发现:1随着二氯苯胺暴露剂量的增加,357mg/kg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其他剂量组大鼠的终体重有减小趋势,但平均体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随二氯苯胺浓度的增加,各组大鼠脾脏平均重量极显著增大(P<0.01)。各组大鼠胸腺重量也表现出减小趋势,但是除357mg/kg剂量组外,其他各组胸腺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另外,357mg/kg剂量组的睾丸系数有明显增加(P<0.01),其他剂量组的睾丸系数变化不明显。2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外壁皱褶增多,管内细胞层数减少,细胞质浓度降低,管腔直径增大,精子数目减少。附睾中精子数目减少;电镜观察发现170mg/kg剂量的二氯苯胺暴露后,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内空泡增多,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多;附睾中精子中段线粒体受损,尾段微管遭到破坏。3彗星实验发现,大鼠染毒二氯苯胺以后,睾丸生精细胞彗星的尾长很显著增加(P<0.01)。生精细胞的尾长/头长值显著增加(P<0.01)。Olive尾矩也显著增加(P<0.01)。4 170mg/kg剂量组附睾精子密度显著减小(P<0.05),357mg/kg剂量组精子密度极明显减小(P<0.01);精子存活率方面,81mg/kg、170mg/kg、357m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极明显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中39mg/kg、81mg/kg和170mg/kg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357mg/kg剂量组有极显著升高(P<0.01)。5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81m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170mg/kg、357mg/kg剂量组酶活性极明显降低(P<0.01)。6体外检测各组精子顶体反应率结果表明,5、10、20、40μg/ml剂量的二氯苯胺对精子顶体反应率有极明显抑制作用(P<0.01)并且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7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70mg/kg和357mg/kg剂量组精子细胞彗星尾长、Olive尾矩、尾长/头长比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所得结果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4-二氯苯胺能够造成雄性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病理变化,对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均具有损伤,能够降低精子质量,抑制精子顶体酶活性和顶体反应率,并且对精子DNA和精子线粒体结构造成损伤。由此结果表明,3,4-二氯苯胺能够严重影响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我们推测,其生殖毒性与过氧化损伤有关,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线粒体可能是其作用的靶位点,但具体生殖毒性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