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环境技术效率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实现一个国家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不仅要保证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质量方面的提升,即注重技术效率的快速平稳的提高。而一个地区的非期望产出对技术效率的测度影响很大,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影响到环境技术效率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直接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全面的考虑环境污染因素能更好的把握和定位我国环境技术效率的整体水平,这对于提升我国环境技术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因素和环境技术效率的理论研究,从三个方面研究我国环境技术效率:   首先,在环境技术效率评价模型框架下,运用随机边界模型中的柯布-道格拉斯距离函数,引入环境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我国各省环境技术效率值。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2001-2010年期间全国平均环境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是环境技术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大,这说明我国的行业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使我国的环境技术效率才有如此大的进步。   其次,在环境约束条件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差异情况,并且重点研究碳排放对我国三大区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从三大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差异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是我国环境效率水平最高的地区,中部其次,西部最后。我国三大地区出现阶梯式的变化,差异化非常明显,其原因与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   最后,将已测算出的环境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五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人均GDP、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以及污染治理投资,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均生产总值、技术进步、环境治理投资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程度对环境技术效率呈现负相关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我国在全面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性发展。
其他文献
  在美国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遭到欧美发达国家高端产业发展的“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发展的“挤出”。基于此,通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