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的阅读研究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从语文学的角度,人们主要强调词汇知识的重要性,认为阅读理解只是字词、短语意义的简单叠加。2)从心理语言学角度,阅读理解被看成一个视觉感知,语法分析和意义利用的过程。3)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人们主要利用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研究,认为阅读理解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自下而上”过程是阅读者运用词汇、句法、语法知识去分析文本的过程,“自上而下”过程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世界、情景知识去推测、提取意义的过程。尽管各研究都有其意义所在,但是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解释至今仍无一个统一的答案。 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交际的总原则。20年来,该理论被广泛而成功运用来解释体裁、翻译、句法、语篇、文学、广告等领域的众多现象。然而,将关联理论运用于阅读理解,特别是外语教学中的控制性阅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探讨和解释控制性阅读的过程,认为: 1)阅读理解也是一种交际方式,其目的是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在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者的交际意图(话外意图)。 2)阅读理解的实质是推理,是一个读者利用自己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和词汇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读者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中搜寻最具关联的假设与新信息作用形成前提,进行推论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阅读理解所依赖的语境是一个阅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动态的心理构件,可以以关联理论的原则构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选择最关联的因素构成语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