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厌氧消化是一种处理动物粪便和生物质副产品的有效方法,既可减少其环境污染威胁,又可获得沼气(甲烷)这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在有潜力的生物质资源中,水产品加工废弃物被认为是产沼气的廉价和有效的原料。2016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920万吨,约占全球内陆渔业总产量的62%。鱼内脏是鱼类加工中的主要副产品,约占鱼类重量的10%以上。2016年共产生490多万吨加工废弃物。而传统的水产品加工废弃物是通过垃圾填
【基金项目】
:
China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No.2016YFD0800804);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1901405);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R&D Program, China (No.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消化是一种处理动物粪便和生物质副产品的有效方法,既可减少其环境污染威胁,又可获得沼气(甲烷)这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在有潜力的生物质资源中,水产品加工废弃物被认为是产沼气的廉价和有效的原料。2016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920万吨,约占全球内陆渔业总产量的62%。鱼内脏是鱼类加工中的主要副产品,约占鱼类重量的10%以上。2016年共产生490多万吨加工废弃物。而传统的水产品加工废弃物是通过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这些处理方法成本高,并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垃圾填埋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并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而焚烧则排放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豆渣是豆腐和大豆饮料等豆制品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每加工1000 L豆浆会产生约250 kg的豆渣剩余物。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产生1400万吨的豆制品加工废弃物。浙江省近年来因养猪业明显萎缩,大量豆渣无法作为饲料利用而成为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水稻秸秆是中国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类农作物废弃物之一。因水稻秸秆难以降解,需将其预处理或与畜禽粪便联合消化,才能提高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效率。水热预处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低和环保等优点。本研究以水热竹炭、水产品加工废弃物与竹子水热炭化过程中产生的水热液体的联合厌氧消化、豆制品加工废弃物水热预处理、水稻秸秆水热预处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厌氧消化过程工艺参数及其对沼气产量、甲烷产量和净能量产出的影响,为沼气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毛竹水热炭化条件对水热竹炭的影响以及水热竹炭添加量对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的影响。水热炭化温度(200-280℃)对甲烷产量和含量有显著影响。水热炭化在200℃和水热竹炭添加比例为1:2(水热竹炭与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干质量比)获得最大的沼气产量,达到292m L/g-VS,比对照组提高了64%,最大的甲烷产量为219m L/g-VS和最高的净甲烷能量产出3410 k J/kg-VS。所得结果可用于设计一种有效利用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的厌氧消化工艺。2)研究了水产品加工废弃物与毛竹水热炭化过程中产生的水热液体的混合比例对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的影响。水产品加工废弃物与水热液体的不同混合比例(FPW+LF)和水热炭化温度(200-280℃)对沼气和甲烷产量有显著影响。所有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和水热液体的联合厌氧消化与单一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消化相比对甲烷产率没有明显提高。然而,75FPW+25LF(220)混合组的甲烷产量(133 m L/g VS)与100FPW(142 m L/g VS)相当,后者仅增加了6.4%。75FPW+25LF(220)比对照组(100LF(220))提高了沼气产量81%。因此,75FPW+25LF(220)的混合组不需要添加清洁水为稀释水产品加工废弃物产沼气,这是一种实用的废弃物处理方法。3)研究了豆制品加工废弃物水热预处理与添加水热竹炭的豆制品加工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性能。水热预处理温度为140℃时豆制品加工废弃物的VS/TS最高为98.25±0.25%。140℃时预处理过的豆腐渣累积产气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23.8%。水热炭化温度200℃下产生的添加水热竹炭4g/L(水热竹炭-200(4g/L))时,累积产气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厌氧消化过程中HPTR-140组的产甲烷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3.9%。用水热预处理温度140℃和添加水热竹炭-200(4g/L)对豆制品加工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是最有效方法。4)研究了水稻秸秆与豆制品加工废弃物水热预处理对联合厌氧消化产沼气和产甲烷的影响。水稻秸秆水热预处理(100-180℃)对联合厌氧消化产沼气与甲烷产量有影响,稻秸水热预处理的最佳温度为160℃。140℃下水热预处理过的豆制品加工废弃物为原料,水热预处理条件下获得其最大沼气与甲烷产量,分别为306 m L/g VS和200.1 m L CH4/g VS。该结果可用于一种有效的水稻秸秆与豆制品加工废弃物联合厌氧消化工艺设计,进行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生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化学杀虫剂滥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以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可开发为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真菌杀虫剂,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林害虫的防治,在替代传统化学杀虫剂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罗伯茨绿僵菌营寄生、腐生以及根际共生三种生活方式,既是研究真菌致病机制的模式生物,也是研究不同碳氮源营养物质应答机制的良好材料。罗伯茨绿僵菌的致病过程包括穿透昆虫体
寄生蜂作为一类重要的天敌资源,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农业害虫种群数量,在生物防治中被应用广泛。在寄生体系中,过寄生和避免过寄生是最受关注的行为学现象之一,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果蝇-小环腹瘿蜂这一寄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可导致寄主产生逃逸行为,从而避免过寄生。进一步揭示寄主的逃逸行为是由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活性氧水平的大量升高所引起。研究还发现,活性氧的诱导产生以及寄主的逃逸行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稻飞虱是典型的翅二型昆虫,长翅型个体擅长迁飞,有助于种群的扩散;短翅型个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帮助种群迅速扩增。深入了解其遗传背景,阐明翅型分化的调控机制对研发有效的飞虱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蜂具有种类繁多、表型可塑性强和寄主范围广的特点,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是菜青虫Pieris rapae的蛹期优势寄生蜂。寄生蜂对寄主种群的寄生潜力与寄生蜂的寿命密切相关,延长其寿命有利于提高其田间控害防效。蝶蛹金小蜂的寿命随着环境因素变化的可塑性强。为了探明蝶蛹金小蜂寿命的影响因子及其调控机制,本论文就营养条件、热胁迫和病毒
寄生蜂属于膜翅目,是一类具寄生习性的昆虫,种类繁多,具有多样化的生活习性和性状,是研究物种分化、寄生习性和单双倍体性别决定的良好模型。比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已经成为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模式生物。同时,多数寄生蜂也是农业重大害虫的重要天敌,田间释放能够发挥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部分已被商业化生产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深入研究和了解寄生蜂的寄生习性,有利于将其大
昆虫属于小型变温动物,温度胁迫能影响昆虫的生存、种群动态和分布。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受温度胁迫后响应最为显著的一类蛋白。除在应对温度胁迫中至关重要,HSP对维持细胞和蛋白稳态也不可或缺,保障了昆虫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基本生长发育。目前,HSP在昆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SP70和HSP90家族,其它家族涉猎有限,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此外,昆虫中的研究以基因鉴定与温
植物病毒可以操纵寄主植物释放挥发物以吸引或驱避介体昆虫,从而有利于病毒的流行和扩散。然而,无论是混合挥发物还是单一挥发物在调控介体昆虫寄主选择行为时所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另外,植物病毒是否影响了介体昆虫相关嗅觉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介体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也尚未大量探索。基于此,本论文以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介体昆虫黑尾叶蝉(学名:Nephotettix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典型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农林害虫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保守的自我降解机制,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至关重要。在丝状真菌中,自噬在真菌的营养生长、细胞分化、无性或有性发育、宿主感染和毒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自噬在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揭示自噬对昆虫病原真菌生防潜能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稻病毒病长期以来严重威胁水稻生产。鉴定发现水稻新病毒,研究水稻寄主响应病毒侵染的防卫机制,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全新的小RNA病毒(picornavirus),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新病毒蛋白酶的功能及其切割位点和病毒的进化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水稻内长非编码RNA(l
球孢白僵菌(Beaueria bassiana)是一种宿主范围和生防潜力俱佳的虫生丝状病原真菌。无论在离体环境中,还是寄生在宿主体内,它适应环境所演化出的一系列机制均利于其生态位的发展。在生态系统中,铁饥饿稳态对于真菌的生长发育以及物种的传代和壮大都至关重要。在铁胁迫环境下,真菌已演化出一套保守的铁吸收和利用系统,以帮助其度过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在物种演化过程中,膜稳态是细胞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