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参与球孢白僵菌生防潜能的分子机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典型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农林害虫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保守的自我降解机制,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至关重要。在丝状真菌中,自噬在真菌的营养生长、细胞分化、无性或有性发育、宿主感染和毒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自噬在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揭示自噬对昆虫病原真菌生防潜能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为提高球孢白僵菌的生防潜能提供了理论基础。球孢白僵菌BbATG8自噬功能和非自噬功能解析ATG8是自噬的核心基因,在自噬过程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外,ATG8还具有一些非自噬功能。在球孢白僵菌中,BbATG8的缺失对真菌的无性发育、毒力和氧化应激都产生了显著影响。而这些主要是BbATG8的自噬功能带来的,其非自噬功能主要在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体壁侵染毒力过程中发挥了一部分作用。△BbATG8敲除株中,分生孢子的产量相对野生株降低了86.50%,而在△BbATG8敲除株回补去除自噬活性的BbATG8基因,分生孢子产量相对于△BbATG8恢复了9.44%。在体壁侵染实验中,ΔBbATG8敲除株回补去除自噬活性的BbATG8基因菌株的毒力相对于ΔBbATG8恢复了15.70%。另外,在野生株内具有自噬活性的BbATG8基因的过表达会引起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增强。同时也会对球孢白僵菌的无性发育、毒力和氧化应激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去除自噬活性的BbATG8基因的过表达则对球孢白僵菌没有任何变化。结果表明,BbATG8基因的缺失和过表达对球孢白僵菌的的生长、发育、氧化应激和毒力都会产生显著影响,这主要是由其自噬功能的变化带来的。说明在球孢白僵菌中,BbATG8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来调节细胞内的自噬的平衡。球孢白僵菌选择性自噬支架蛋白BbATG11的功能解析选择性自噬是一种选择性的底物降解机制,其中ATG11是选择性自噬过程中重要的支架蛋白。球孢白僵菌中存在一个典型的ATG11家族蛋白,命名为BbATG11。在饥饿胁迫下,BbATG11基因的缺失导致饥饿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显著降低。BbATG11在球孢白僵菌无性发育和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bATG11缺失株的分生孢子产量下降了约75%,而且分生孢子产量的下降可以通过增加外源养分得到回升。体壁侵染和血腔注射实验表明,△BbATG11突变株的毒力相对于野生株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BbATG11基因在球孢白僵菌的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发生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在球孢白僵菌不同生长条件下被诱导,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均参与球孢白僵菌的营养转移、饥饿胁迫和寄主血腔的生长,但在氧化胁迫和气生菌丝发育过程中中仅有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参与。本研究强调BbATG11介导球孢白僵菌的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并证明了选择性自噬在真菌的应激反应、分生孢子产生和毒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参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宿存活性的分子机制在环境中,分生孢子是球孢白僵菌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真菌杀虫剂的活性成分。因此,昆虫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能取决于分生孢子的产量和质量。自噬核心基因BbATG8基因的缺失严重损害了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宿存活性,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其自噬功能参与的。在ΔBbATG8敲除株中,在培养28天后,分生孢子在营养培养基上几乎不萌发,分生孢子毒力丧失。同时自噬核心基因BbATG1和选择性自噬核心基因BbATG11的缺失对分生孢子的宿存能力也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BbATG1、BbATG8对分生孢子宿存活性的影响比BbATG11更加显著。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天冬氨酰肽酶(BbAPE4)基因的缺失对球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的宿存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而且,不同于酵母细胞的是,BbAPE4进入液泡的途径并不依赖于BbATG11的,而是由BbATG8直接介导运输的选择性运输机制。本研究发现自噬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宿存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由选择性自噬和非选择性自噬同时参与的,还发现了一种新的不依赖于BbATG11的,而直接由BbATG8介导的选择性运输机制。球孢白僵菌BbAPE1A和BbAPE1B的功能研究细胞质-液泡靶向运输(CVT)途径由自噬相关的蛋白质介导的选择性运输途径。其中APE1是CVT途径中的重要底物蛋白。球孢白僵菌中存在两个典型的APE1的同源蛋白,分被命名为BbAPE1A和BbAPE1B。在饥饿胁迫下,BbAPE1A或BbAPE1B基因的缺失导致饥饿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BbAPE1A或BbAPE1B的缺失对球孢白僵菌的无性发育和毒力都产生了显著影响。BbAPE1A或BbAPE1B单基因的缺失导致芽生孢子的产量分别降低了85.20%和24.67%。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运输到液泡的途径和酵母细胞有着很大的不同。与酵母细胞类似,它们进入液泡都需要自噬核心基因BbATG1、BbATG8的参与。同时BbAPE1A进入液泡需要BbATG11的介导,但是BbAPE1B进入液泡并不需要BbATG11的介导。而且BbAPE1B也不是通过与BbATG8直接相互作用进入液泡的。本研究强调CVT途径的底物蛋白BbAPE1A和BbAPE1B缺失对球孢白僵菌侵染表型的影响,并证明了球孢白僵菌中CVT途径于酵母细胞的不同。自噬核心基因BbATG8介导GDSL脂肪酶(Bb GIL)调控脂质平衡的分子基础脂质在丝状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分子成分,对菌丝存活、生长发育、胁迫应激和毒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球孢白僵菌GDSL脂肪酶(Bb GIL)进行了功能鉴定。Bb GIL的缺失导致分生孢子产量相对于野生株降低了32.34%。同时,Bb GIL的缺失株分生孢子中的脂滴含量显著增加,毒力显著延迟。在气生产孢阶段,Bb GIL的过表达导致菌丝内脂滴含量的显著降低,同时Bb GIL过表达株的分生孢子的产量相对于野生株也下降了90.69%,毒力相对于野生株显著推迟。更为重要的是,Bb GIL在正常生长阶段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中,在饥饿胁迫过程中,几乎都转移到液泡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是通过BbATG8直接介导进入液泡的,与BbAPE4进入液泡的途径类似。本研究主要证明了BbATG8通过调节胞质内Bb GIL的含量来维持细胞内脂类的动态平衡。并首次揭示了Bb GIL是一种通过与BbATG8直接相互作用进入液泡的脂肪酶。
其他文献
同源异型盒(Homeobox)基因在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Homeobox基因编码一段约60个氨基酸组成的homeodomain(HD)结构域,具有与DNA特异性结合,参与转录调控的功能。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隶属于半翅目飞虱科,为不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水稻种植区的头号害虫。目前,对褐飞虱homeobox基因的研
近些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驱动技术在害虫防治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为具有精度高、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用来构建基因驱动系统。本论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农业害虫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中分别建立了安全可控的基因驱动系统。与此同
病毒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极具生态和基因组多样性。昆虫作为地球上已知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是多种病毒的寄主,也是虫媒病毒的重要介体。而相较于已知昆虫和潜在的病毒数量,目前对昆虫病毒的了解还远远不足。近些年来,测序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昆虫病毒的发现与鉴定,使越来越多的病毒从无症状感染的昆虫宿主中被鉴定出来。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水稻害虫,可以传播多种水
近年来,化学杀虫剂滥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以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可开发为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真菌杀虫剂,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林害虫的防治,在替代传统化学杀虫剂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罗伯茨绿僵菌营寄生、腐生以及根际共生三种生活方式,既是研究真菌致病机制的模式生物,也是研究不同碳氮源营养物质应答机制的良好材料。罗伯茨绿僵菌的致病过程包括穿透昆虫体
寄生蜂作为一类重要的天敌资源,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农业害虫种群数量,在生物防治中被应用广泛。在寄生体系中,过寄生和避免过寄生是最受关注的行为学现象之一,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果蝇-小环腹瘿蜂这一寄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可导致寄主产生逃逸行为,从而避免过寄生。进一步揭示寄主的逃逸行为是由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活性氧水平的大量升高所引起。研究还发现,活性氧的诱导产生以及寄主的逃逸行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稻飞虱是典型的翅二型昆虫,长翅型个体擅长迁飞,有助于种群的扩散;短翅型个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帮助种群迅速扩增。深入了解其遗传背景,阐明翅型分化的调控机制对研发有效的飞虱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蜂具有种类繁多、表型可塑性强和寄主范围广的特点,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是菜青虫Pieris rapae的蛹期优势寄生蜂。寄生蜂对寄主种群的寄生潜力与寄生蜂的寿命密切相关,延长其寿命有利于提高其田间控害防效。蝶蛹金小蜂的寿命随着环境因素变化的可塑性强。为了探明蝶蛹金小蜂寿命的影响因子及其调控机制,本论文就营养条件、热胁迫和病毒
寄生蜂属于膜翅目,是一类具寄生习性的昆虫,种类繁多,具有多样化的生活习性和性状,是研究物种分化、寄生习性和单双倍体性别决定的良好模型。比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已经成为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模式生物。同时,多数寄生蜂也是农业重大害虫的重要天敌,田间释放能够发挥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部分已被商业化生产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深入研究和了解寄生蜂的寄生习性,有利于将其大
昆虫属于小型变温动物,温度胁迫能影响昆虫的生存、种群动态和分布。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受温度胁迫后响应最为显著的一类蛋白。除在应对温度胁迫中至关重要,HSP对维持细胞和蛋白稳态也不可或缺,保障了昆虫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基本生长发育。目前,HSP在昆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SP70和HSP90家族,其它家族涉猎有限,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此外,昆虫中的研究以基因鉴定与温
植物病毒可以操纵寄主植物释放挥发物以吸引或驱避介体昆虫,从而有利于病毒的流行和扩散。然而,无论是混合挥发物还是单一挥发物在调控介体昆虫寄主选择行为时所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另外,植物病毒是否影响了介体昆虫相关嗅觉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介体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也尚未大量探索。基于此,本论文以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介体昆虫黑尾叶蝉(学名:Nephotett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