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才子笔玲珑,千载独步儒林间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题材形式:落第诗。科举落第,是士人在仕进之旅中所遇到的一次重大打击。落第无情地刺激了士人的灵魂,引起了士人对人生诸多问题的深沉思索。士人将其一一叙之于诗,落第,由此成为唐诗中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题材。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本文将唐代落第诗分为四类:抒怀诗、送别诗、干谒诗、刺世诗。由于落第士人的遭遇相似,因此他们在落第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也大致相近,本文侧重于阐述落第士人的伤痛之感。唐代与落第相关的送别诗数量颇多,占了全部落第诗的三分之一强。这些送别诗有的旨在抒写离别、思念之情;有的借谴责科场不公以帮助友人摆脱落羽所带来的悲伤;还有的重在劝勉、激励或者安慰落第友人。由于唐代科举制度自身的特点,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干谒行卷活动。尽管干谒诗的内容、表达方式千差万别,但干谒的目的是相同的,即盼望获得举主的推荐,以增加及第的希望。政治的腐败、门阀权势的干预,使得科举考试很难有真正的公平。屡次下第,又使落第士人认清了社会的腐败,许多士人都在他们的落第诗中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落第诗反映了当时落第士子的生活及其心态。面对落羽,士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有的属意科举,矢志不渝;有的暂避林野,失意归隐;有的尊崇道士,求仙学道;有的寻觅其它入仕途径,进入幕府。伴随着他们的种种选择,士人的心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作为一种新的诗歌类型,落第诗是唐人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现实而对中国诗歌艺术所做出的一次重大开拓,它对唐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落第诗不仅拓宽了唐诗的题材,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而且反映了当时的士风民俗,展示了士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途径。”那么,课程资源有哪些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
社区参与是衡量社区发展的重要标准。对以单位为背景的社区的社区参与进行研究能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与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形成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可见,功不在“讲”而在“习”,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伴随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特别是毕业班语文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以充分发挥作
期刊
1月31日,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1月30日,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闭幕,圆满完成了大会各项议程。短短6天时间里,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一堂,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意,
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查等方式,对西藏青稞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价利用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藏发展优质青稞产业化生产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和潜力。(2)西藏青稞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双一流"战略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流的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处在不断探究的阶段。近几年,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以极快的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微课这种形式的趣味性让更多学生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