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异常分析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igh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持续推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然而网络却十分脆弱,经常会遭受部分人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提供高可靠、高可用、低成本的网络服务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单单依靠在网络异常发生后才能感知的软件是不行的,必然需要能够预测异常发生的可信监测系统,为即将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提供准确信息。采集各个节点上的指标数据构成了可信监测软件的基础,对采集数据的异常分析则是其核心功能。为实现可信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异常分析功能,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①采用读取/proc文件系统中相关文件和以管道方式执行Linux的系统监测命令两种方式获取详尽的主机检测数据。②分析Linux网络体系结构和现有的各种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网络数据包捕获率较低的事实,提出一种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带有缓冲区单元状态标记的算法,解决在使用NAPI时数据从网卡到内核流转速度慢的问题。并定量分析产生丢包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网络数据的捕获性能会有极大地提升。③设计了静态和动态两种数据异常分析方式。使用组合监测方法实现了静态阈值异常分析方法。结合主元分析、联合高斯分布和贝叶斯决策规则实现了动态异常分析方法。为了满足采集数据量大、异常分析灵敏度高的特点和要求,将静态和动态两种异常分析方式通过特定的算法联合使用。④测试了可信异常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异常分析模块的功能,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和对比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数据采集和异常分析模块有待改进的地方。综上所述,本文分析研究了可信监测技术在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环境中所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改进了提高网络数据包捕获效率的方法,以及基于概率统计的异常分析技术。理论上分析及证明了这些算法的有效性,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移动计算技术已逐渐将人们从具有时空局限性的、传统的桌面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为自然、本能的方式
随着NAND闪存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NAND(?)闪存上的数据恢复技术也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与传统的磁存储器相比,NAND闪存一方面在硬件上具有耐擦写次数低且不支持原地擦写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领域文献和术语词典不断累积,将非结构化的领域文献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库日益成为知识工程的研究重点。然而,现阶段特定领域知识库构建往往缺乏相应的信
在过去的几十年,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分析因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受到了各领域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神经网络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与计算机、数字网络、嵌入式系统、以及人工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逐渐运用于军事领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征兵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行的以单纯的计算机管理和传统的手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
识读视频中的数字时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问题,在智能监控、娱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献中已有算法可以很好地识读视频中的数字时钟,但是这样的算法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随着二维条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手机二维码已经在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移动网络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其应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的数据量急剧增长,网页上的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着大量潜在的有用信息,如何从中抽取出用户感兴趣的数据已经成为人们关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实验生产了海量数据,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系统层次理解生物系统的“系统生物学”被生物学家们提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疾病研究领域,疾病的发生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互联网中的数据也急剧膨胀。而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互联网企业需要去保存、挖掘这些数据。如此海量的数据也极大的增加了各大互联网